岑桑《時間老人》原文|注釋|賞析
人們常愛用 “女神” 來形容春天,以喻其溫柔優(yōu)美; 用“長河” 來形容歷史,以喻其源遠流長。形容時間則常用“老人”,這里頭也不無深長的寓意。我們中國人,對于“老” ,向來都懷有尊敬的感情。從前,天子之公卿稱老,諸侯之大夫也稱老; 對長者通稱老丈; 執(zhí)業(yè)久、更事多的人被稱為老手、老謀……。總之,“老”是權威的象征。由此看來,用 “老人” 來形容時間,也許就是取其莊嚴公正的意思。
好吧,對那不斷地飛逝而去的流光,就暫且讓我們稱之為 “時間老人”吧! 我想,對于人們,最大公無私的,也許無過于這“時間老人” 了。你瞧,他對人人不都是一視同仁的么?是的,他對誰都有所給予,而且大體不差。——一般說來,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那么幾十年長。然而如何對待“時間老人” 的給予,卻不是人人都“大體不差” 的。有的人珍惜它; 有的人玩忽它; 甚至有的人糟踏它……態(tài)度千差萬別,因此人們到了 “結算” 自己生活的 “價值” 時,那得數(shù)自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然而那卻是一個十分準確的得數(shù)。難怪俄國偉大的文學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道: “在所有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說到對“時間老人” 的給予的珍惜,自然應該以服務于革命、服務于人民為前提。應該是為革命、為人民而珍惜這種給予。歷史上的許多光彩燦爛的人物,曾經為我們作出過極好的榜樣。——魯迅先生在他題為《死》的那篇文章中,說及自己在病中想到在體力恢復以后要干這干那,他寫道:“想定之后,就結束道:就是這樣罷——但要趕快做。這‘要趕快做’ 的想頭,是為先前所沒有的,就因為在不知不覺中,記得了自己的年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病重時,曾經再三要求醫(yī)生告訴他自己還能活多久。醫(yī)生問他為什么一定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他說:“如果我知道自己還能活一個星期,我就安排一個星期的工作計劃;能活一個月,那就作一個月的打算。”一八三二年,二十歲的法國愛國者伊瓦里斯特·迦洛阿斯第二天早晨就要被殺害了; 當他知道了這件事,便利用最后的十三個小時,在監(jiān)獄里一口氣寫下了六十條數(shù)學方程式。這是他留下來的一生的心血結晶。這些數(shù)學成果,證實了他是有史以來有數(shù)的偉大數(shù)學家之一。……
這幾個小故事,使我們看到了這些可敬的人們有著一個共同之點,這就是:他們都把自己的一生,看作是履行一種嚴肅義務的過程,對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他們去作竭盡所能的艱辛努力。這種對革命,對正義,對人類進步事業(yè)的執(zhí)著,注定了他們終于成為有巨大價值的人。他們有求于“時間老人”的,不是一本可以隨意花費幾十年的生命的支票簿,而是從“老人”那里討來了這樣或那樣的嚴肅任務,自覺地、責無旁貸地去努力完成它。
“時間老人”是公正的,他對任何一個人都有所給予。他一手拿著嚴肅的任務,一手拿著“支票”,任由人們去選擇。有志氣的要求取得的是前者,他們決心為革命、為人民而貢獻出自己的一生,隨時都策勵自己“要趕快做”,因而必將做出有益的成果。只有那些不長進的人才是熱衷于后者的,他們競相揮霍生命的“支票”,等到這所謂支票簿被撕得差不多的時候,“時間老人”就聽見他們的長吁短嘆了。
1958年6月
(《當你還是一朵花》)
賞析 這篇雜文談的是珍惜時間、充實人生的問題,它促使讀者去體味時間的無限與人生的有限,去思考如何讓短暫的人生發(fā)揮出巨大的價值,從而激發(fā)起讀者“要趕快做” 的迫切心理要求。
這篇文章似乎是很散漫的,寫“時間老人”卻從春天“女神”、歷史“長河”入筆,寫人生價值的千差萬別卻先談“時間老人”的公正無私,寫人生應該以服務于革命、服務于人民為前提,卻又引出了“時間老人”一手拿著嚴肅的任務、一手拿著“支票”的話題,這不是很散漫嗎?然而它又是極為嚴整的。就局部而言,作者這么寫恰是運用了我國傳統(tǒng)寫作手法“賦比興”中的“興”來開頭,“比”來構織中段和結尾,這些手法在誘導讀者、顯示問題、打動思想上有著重要作用; 就整體而言,作者一是注意了“一線貫穿”,不論筆墨潑灑到哪里都緊扣著“時間老人”這個形象,二是注意了“適時歸結”,第一至四段說了那么多話,到第五段則把全部意思作了壓縮,既照應了前文,又顯出了議論的針對性,三是注意了“步步深入”,從淺顯的事情談起,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迫近問題的核心,道理是深刻的,接受起來又很平易。這樣一來,散漫與嚴整兩個似乎難以統(tǒng)一的結構形態(tài)在具體篇章中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
此外,文章寫于1958年,在那樣一個背景下,作者能夠不受虛夸之風的影響,實實在在地談論人生價值,這種不尚空談的文風和為文吐語的獨立品格也是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邵力子《時代潮流》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郁達夫《暴力與傾向》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