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鑒觀,實惟求莫〔2〕;下民歸往,只切來蘇〔3〕。命既靡常,情尤可見。粵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鑒往識今,每持治忽之故。咨爾明朝,久席泰寧,浸馳綱紀〔4〕。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5〕。甚至賄通官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紳,閭左之脂膏盡竭〔6〕。公侯皆食肉紈袴,而倚為腹心〔7〕;宦官悉龁糠犬豚,而藉其耳目〔8〕。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思;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9〕。肆昊天既窮乎仁愛,致兆民爰苦于災祲〔10〕。
朕起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恫之痛〔11〕。念茲普天率土,咸罹困窮;詎忍易水燕山,未蘇湯火〔12〕。躬于恒冀,綏靖群黎,猶慮〔13〕爾君爾臣未達帝心,未喻朕意,是以質言正告〔14〕。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加惠前人,不吝異數。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彰爾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慶,用彰爾之仁〔15〕。凡茲百工,勉保乃辟。綿商孫之厚祿,賡嘉客之休聲〔16〕。克殫厥猷,臣誼靡忒〔17〕;惟今詔告,允布腹心。君其念哉,罔恫怨于宗工,忽阽危于臣庶〔18〕。臣其慎哉,尚效忠于君父,廣貽谷于身家。謹詔。
【注 釋】
〔1〕檄:古代官方文書用木簡,長尺二寸,多作征召、曉喻、申討籌用。
〔2〕上帝:天帝、天神。《書·盤庚》:“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
〔3〕來蘇:從疾苦之中,獲得重生。《書·仲虺》:“徯予后,后來其蘇。”徯,待;后,君,指商湯。
〔4〕席:憑借,倚仗。
〔4〕綱紀:法度。《漢書·禮樂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下所為,人之所設也。”
〔5〕比黨:比周阿私也。《禮記·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管子·君臣下》:“大臣不能侵其勢,比黨者誅明也。”
〔6〕閭左:秦代居里門左側的平民。《史記·陳涉世家》:“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譯鄉。”
〔7〕紈袴:即為紈绔。細絹制成的褲。《漢書·敘傳》:“數年金華之葉絕,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于綺襦紈绔之間,非其好也。”注:“紈,素也。綺,今細綾也。并貴族子弟之服。”后因以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含鄙薄意。
〔8〕龁(hé):咬。《荀子·正論》:“彼乃將食其肉而龁其骨也。”
〔9〕偕亡:并亡。《書·湯誓》:“時日曷喪,余及汝偕亡。”
〔10〕祲(jīn):盛。又陰陽二氣相侵,所形成的征象不祥的云氣。
〔11〕恫(tóng guān):病苦,疾苦,同“恫矜”。《書·康誥》:“恫
乃身。”傳:“恫,痛。
,病。治民務除惡政。當如痛疾有汝身,欲去之。”后稱關懷人民群眾的疾苦如同身受。“恫
在抱”本此。
〔12〕易水:《戰國策·燕一》:“燕南有呼沲易水。”其水有三,皆發源于河北易縣。 燕山:山名。自河北薊縣東南蜿蜒而東,經玉田、豐潤,直至海濱,延袤數百里。晉咸康四年,石虎攻段遼,遼將水乎相楊裕登燕山以自固,即此。
〔13〕綏靖:安定平服。《漢書·王莽傳》:元始五年五月策:“遂制禮作樂,有綏靖社稷之大勛。”
〔14〕質言:實言。《史記·張釋之傳》:“問釋之秦之敝,具以質言。”
〔15〕胥慶:皆慶。
〔16〕“凡茲”四句:辟:罪。又征召。 賡:繼續。
〔17〕靡忒:無變更。
〔18〕臣庶:群臣百姓。
【賞 析】
此文乃牛金星為闖王李自成撰寫的檄文。文中用闖王的口氣列舉明王朝的罪惡,以促使其盡快投降,文章寫得有氣勢,簡明樸實。駢散兼用,中間有四六句。但用典較少,便于眾人理解。
上一篇:駢文《西山十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論君子小人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