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牧
畫中原有詩,何必再為題?
余白太高遠,畫之林壑奇。
【評說】
本詩選自故宮博物院藏羅牧《林壑蕭疏圖》題詩。
羅牧(1622—1705),清代畫家,字飯牛,江西寧都人,僑居南昌。工山水。早年曾從同鄉魏書學畫,又曾鉆研黃子久、董其昌畫,故而筆意空靈,在黃、董之間。在江淮間影響較大,祖之者稱其畫風為“江西派”。
宋人張舜民曾講過:“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畫墁集》)黃山谷則言畫乃“無聲詩”。(《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唐代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就以敏銳的藝術眼光,融通了詩畫藝術,被蘇軾譽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從此以后,詩有畫境,畫有詩意,都成為文人心目中的“逸品”。羅牧的這幅《林壑蕭散圖》筆墨簡練,描繪了遼闊靜寂的山區景象,從疏朗凝重的畫面中,隱隱透出了畫家蕭疏的胸懷。對此,畫家頗為得意,乃至自信,題詩開頭便自稱“畫中有詩”,堪稱佳品。這一評價毫無自詡自夸之嫌。如此詩情畫意,又何必再為題詩,豈不畫蛇添足? 三四兩句一語道破畫家的動機。綜觀此畫,有四個層次的景致。近處山角之下,三兩株喬木挺然而立,位居畫面右下;板橋一座,又隔開一層,畫面左方山巒以及山巒樹木遮掩的屋舍,是為中景;順勢而上,豁然開朗,一片空闊的潭水,青山相依,不見人煙,清幽冷寂。更遠處,淡墨輕抹,一帶遠山,形成第四層次。一幅山水形成這么豐富的層次,顯得深遠蕭疏,實為不易,而畫作完成之后,作者只覺天頭余白過多,顯得空蕩,尚有“候款”處,遂題五言韻語,使得整個畫面統一于疏朗有致的風格之中,愈顯林壑之奇逸。
上一篇:《題李成山水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林居高士圖(選六)》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