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言情贈友詩歌
難后懷蕙庵①
雨中山,山下渡,猶是舊時路。指盡征帆,都向日邊去②。蕭蕭紅蓼西風,白蘋秋水,望嶺表蘇郎何處③。莫回顧,只有煙雨鳴鳩,驚飛夕陽島。斷剎荒邱④,再賦鮑照賦⑤。歸來又恐傷心,人非物換,空一座錦城如故⑥。
這首詞是作者在清兵屠戮揚州后退守嘉興時,寄懷隱居西湖的友人之作。上片,敘述沿途景物和思念故友的心情; 下片,寫亂后景物,控訴清兵暴行。
開篇以淡語出之,雨中的山峰,山下的渡口,仍然是舊時的道路,明白如話,不見痕跡。但深察底蘊,又內含豐富,感觸良深。“舊時路”,可知詞人是何等熟悉,然昔日倥傯往來于此道路 并無“舊時”之感。而這次詞人過此,卻思緒萬千,憶“舊時”而慨嘆,鋪墊全詞物是人非的悲痛基調。‘指盡征帆,都向日邊去”,含多重意義: 一為自然寫景,群帆遠影,汪洋縹緲; 二為寄懷友人,征帆天際,遙如日邊; 三為時局形勢,西北疆土淪亡異族之手,明朝舊臣皆紛紛遷聚東南海岸; 四為喻君如日,以表詞人忠貞于南明孤王的志向。綜此多重意義,可見詞心婉曲,詞境寬朗,益形國事危況,更增羈旅情傷。“蕭蕭紅蓼西風,白蘋秋水,望嶺表蘇郎何處”,收起上片,轉入懷友正題。昔時蘇東坡戴罪謫居嶺南,遠離朝廷,身雖放蕩江湖,心仍系于社稷; 而今友人宗麟,情雖略同“蘇郎”,然國事日非,君王南遁,所系心之社稷已幾不復存,因而面對“西風”、“秋水”,悲過“蘇郎”百倍。
“莫回顧”三字,傷感至極,既結住上片懷友之情,又開啟下片困厄憤激之思,沉著異常。因“莫回顧”,故唯有身邊景物掠過眼前,遠處之“煙雨鳴鳩”飛向“夕陽”,與上片“指盡征帆,都向日邊去”同構其境,展現了自然宇宙與詞人心靈共有的凄寒落寞的形態; 近處之“斷剎荒邱”、“人非物換”,被清兵鐵蹄蹂躪后的凄厲景象,尤令人膽裂心驚。而“歸來又恐傷心”,寄情友人,是“莫回顧”的深化,表現了由盼其歸到怕其歸的心理變化。自古思友。多盼其歸,如“恨到歸時方始休” (白居易《長相思》),“相思難表,夢魂無據,唯有歸來是” (歐陽修《青玉案》),而這里詞人因恐其傷心而怕其歸,可見情尤深,思尤切。詞之結尾,“空一座錦城如故”之“空”,為全詞字眼,反貫全篇。當年花氣簇錦的城池,如今一“空”,回應全詞,征帆遠去、西風秋水、蘇郎何處、鳴鳩驚飛、斷剎荒丘、人非物換,皆落于“空”,而于人空、物空、國空、家空、景空、境空之中,唯有摯友之情充溢其間,纏綿環繞,綿綿不絕。
詞人此作,有懷友的眷眷之情,有報國的拳拳之心,一片忠貞,由激情推出,又由深情涵住,令人讀后,心往神馳,余韻無窮。詞成未久,作者便堅守嘉興孤城,城破不屈,朝服自縊盡瘁。沈雄 《古今詞話》 曾評其 《拂霓裳》“望中原”詞如一曲 《正氣歌》,今觀這首 《祝英臺近》,亦于懷友情深處洋溢出浩然正氣。
注釋
①蕙庵:徐宗麟,字慧庵,一字蕙庵,江都人。明代天啟丁卯科舉人,崇禎庚辰進士,官杭州游擊十六關副將。明亡后隱于西湖。②征帆: 遠行的帆船。③蘇郎: 指蘇軾。此以蘇軾客于嶺南比喻作者所懷之友流離他鄉。④斷剎: 破廟。⑤鮑照賦: 南朝宋鮑照,東海人,字明遠。工詩賦,為臨海王參軍。有《蕪城賦》,寫盡戰亂城郭頹荒之景。⑥錦城: 錦官城,在四川成都西南,后亦稱成都為錦官城。這里是泛指城郭而言。
上一篇:《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離思五首(其四)》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