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鑒賞】
本詩是歐陽修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詩。全篇以敘述起筆,“臥
聞”二字,從容不迫,紆徐而來,顯得悠然自適,并點明是途經暫泊?!俺抢铩薄ⅰ俺窍隆?,為全詩緊要處。系舟城下,“城里”之事當然不知,所以首句僅僅以悠閑筆調輕輕帶過,但那鐘聲卻有無限韻味,耐人思索。日暮鐘聲,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煙裊裊,燈火煌煌。而詩人自己,卻漂泊城下,閑臥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層層漣漪。
待到他從沉思遐想中醒來,只見一輪皓月,懸于空江之上,似欲親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曠開闊的景象,也暗示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時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時,他的視線由明月轉向江面,探尋那歸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煙靄沉沉,江路又在哪兒呢?
當詩人的注意力重返現實時,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現一片“江月弄清輝”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張若虛的詩句,“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驀地,水面上傳來一串歌聲,原來是舟子趁著明月歸去的唱晚之聲。對一個羈旅中人來說,這“一闋”歌聲將引起多少思緒,難怪詩人要“聽不盡”了。這輕舟短楫,疾去如飛。詩人久久凝視著,其心情如何,便不再說下去了。實在也無須言說,因為讀者自能體會到。
此詩寫旅中思歸,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寫景,然景中自有縷縷情思。以“城里鐘”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馳騁想象的空間,同時以有意之“聽”照應無意之“聞”,表現了感情的變化。全詩語句平易流暢,情意深婉曲折,所以方植之說:“歐公情韻幽折,往反詠唱,令人低徊欲絕,一唱三嘆而有遺音,如啖橄欖,時有余味”(《昭昧詹言》)。這段話可謂此詩的評。此詩以情韻勝,實是歐之本色,其唱嘆之致,與歐文相似,而與他學李白或韓愈的那一類詩歌不同。
上一篇:歐陽修《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朋黨論》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