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自言自語》原文與賞析
一 序
水村的夏夜,搖著大芭蕉扇,在大樹下乘涼,是一件極舒服的事。
男女都談些閑天,說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謎的猜謎。
只有陶老頭子,天天獨自坐著。因為他一世沒有進(jìn)過城,見識有限,無天可談。而且眼花耳聾,問七答八,說三話四,很有點討厭,所以沒人理他。
他卻時常閉著眼,自己說些什么。仔細(xì)聽去,雖然昏話多,偶然之間,卻也有幾句略有意思的段落的。
夜深了,乘涼的都散了。我回家點上燈,還不想睡,便將聽得的話寫了下來,再看一回,卻又毫無意思了。
其實陶老頭子這等人,那里真會有好話呢,不過既然寫出,姑且留下罷了。
留下又怎樣呢?這是連我也答復(fù)不來。
中華民國八年八月八日燈下記。
二 火的冰
流動的火,是熔化的珊瑚么?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燙手。
遇著說不出的冷,火便結(jié)了冰了。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也還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便要火燙一般的冰手。
火,火的冰,人們沒奈何他,他自己也苦么?
唉,火的冰。
唉,唉,火的冰的人!
三 古城
你以為那邊是一片平地么?不是的。其實是一座沙山,沙山里面是一座古城。這古城里,一直從前住著三個人。
古城不很大,卻很高。只有一個門,門是一個閘。
青鉛色的濃霧,卷著黃沙,波濤一般的走。
少年說,“沙來了?;畈怀闪恕:⒆涌焯恿T?!?br>
老頭子說,“胡說,沒有的事?!?br>
這樣的過了三年和十二個月另八天。
少年說,“沙積高了,活不成了。孩子快逃罷?!?br>
老頭子說,“胡說,沒有的事?!?br>
少年想開閘,可是重了。因為上面積了許多沙了。
少年拼了死命,終于舉起閘,用手腳都支著,但總不到二尺高。
少年擠那孩子出去說,“快走罷!”
老頭子拖那孩子回來說,“沒有的事!”
少年說,“快走罷!這不是理論,已經(jīng)是事實了!”
青鉛色的濃霧,卷著黃沙,波濤一般的走。
以后的事,我可不知道了。
你要知道,可以掘開沙山,看看古城。閘門下許有一個死尸。閘門里是兩個還是一個?
四 螃蟹
老螃蟹覺得不安了,覺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蛻殼了。
他跑來跑去的尋。他想尋一個窟穴,躲了身子,將石子堵了穴口,隱隱的蛻殼。他知道外面蛻殼是危險的。身子還軟,要被別的螃蟹吃去的。這并非空害怕,他實在親眼見過。
他慌慌張張的走。
旁邊的螃蟹問他說,“老兄,你何以這般慌?”
他說,“我要蛻殼了?!?br>
“就在這里蛻不很好么?我還要幫你呢?!薄澳强商氯肆恕!?br>
“你不怕窟穴里的別的東西,卻怕我們同種么?”
“我不是怕同種?!?br>
“那還怕什么呢?”
“就怕你要吃掉我?!?p>五 波兒
波兒氣憤憤的跑了。
波兒這孩子,身子有矮屋一般高了,還是淘氣,不知道從那里學(xué)了壞樣子,也想種花了。
不知道從那里要來的薔薇子,種在干地上,早上澆水,上午澆水,正午澆水。
正午澆水,土上面一點小綠,波兒很高興,午后澆水,小綠不見了,許是被蟲子吃了。
波兒去了噴壺,氣憤憤的跑到河邊,看見一個女孩子哭著。
波兒說,“你為什么在這里哭?”
女孩子說,“你嘗河水什么味罷?!?br>
波兒嘗了水,說是 “淡的”。
女孩子說,“我落下了一滴淚了,還是淡的,我怎么不哭呢。”
波兒說,“你是傻丫頭!”
波兒氣憤憤的跑到海邊,看見一個男孩子哭著。
波兒說,“你為什么在這里哭?”
男孩子說,“你看海水是什么顏色?”
波兒看了海水,說是 “綠的”。
男孩子說,“我滴下了一點血了,還是綠的,我怎么不哭呢?!?br>
波兒說,“你是傻小子!”
波兒才是傻小子哩。世上那有半天抽芽的薔薇花,花的種子還在土里呢。
便是終于不出,世上也不會沒有薔薇花。
六 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躺在床上,喘著氣,臉上很瘦很黃,我有點怕敢看他了。
他眼睛慢慢閉了,氣息漸漸平了。我的老乳母對我說,“你的爹要死了,你叫他罷?!?br>
“爹爹”。
“不行,大聲叫!”
“爹爹!”
我的父親張一張眼,口邊一動,彷佛有點傷心,——他仍然慢慢的閉了眼睛。
我的老乳母對我說,“你的爹死了?!?br>
阿!我現(xiàn)在想,大安靜大沈寂的死,應(yīng)該聽他慢慢到來。誰敢亂嚷,是大過失。
我何以不聽我的父親,徐徐入死,大聲叫他。
阿!我的老乳母。你并無惡意,卻教我犯了大過,擾亂我父親的死亡,使他只聽得叫“爹”,卻沒有聽到有人向荒山大叫。
那時我是孩子,不明白什么事理?,F(xiàn)在,略略明白,已經(jīng)遲了。我現(xiàn)在告知我的孩子,倘我閉了眼睛,萬不要在我的耳朵邊叫了。
七 我的兄弟
我是不喜歡放風(fēng)箏的,我的一個小兄弟是喜歡放風(fēng)箏的。
我的父親死去之后,家里沒有錢了。我的兄弟無論怎么熱心,也得不到一個風(fēng)箏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間從來不用的屋子里,看見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風(fēng)箏,有幾支竹絲,是自己削的,幾張皮紙,是自己買的,有四個風(fēng)輪,已經(jīng)糊好了。
我是不喜歡放風(fēng)箏的,也最討厭他放風(fēng)箏,我便生氣,踏碎了風(fēng)輪,拆了竹絲,將紙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著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著,以后怎樣,我那時沒有理會,都不知道了。
我后來悟到我的錯處。我的兄弟卻將我這錯處全忘了,他總是很要好的叫我 “哥哥”。
我很抱歉,將這事說給他聽,他卻連影子都記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沒有記得我的錯處,我能請你原諒么?
然而還是請你原諒罷!
【析】 本篇的各節(jié)文字陸續(xù)發(fā)表于1919年8月至9月,最后一節(jié)末原注“未完”。七節(jié)文字色調(diào)不同,手法各異,而又相互粘連,前后呼應(yīng)。
在“序”中作者展示一幅江南水村夏天的夜晚常見的情景,在這悠閑、寧靜、平和的氣氛中,一個叫陶老頭子的人,“天天獨自坐著”,“時常閉著眼,自己說些什么”,后面的各節(jié)文字所記就是陶老頭子的話。這是巧妙點題:原來所謂自言自語,就是陶老頭子的自言自語。這老頭子是作者的自況么? 可以這么說。在 《熱風(fēng)》“題記”中,作者宣告:“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己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曰 《熱風(fēng)》?!薄蹲匝宰哉Z》是雜文不是小說,作者無意要塑造一個陶老頭子的形象,引出這個人不過是為自己后面要說的話找一個實體的依托,巧妙點題,涉筆成趣,這是讀者和作者都明白的。并且借這老頭子不同一般人的特殊行狀,感染讀者情緒,烘托氣氛,提起讀者對后面文字的注意?!翱袢恕钡寞傃辕傉Z,結(jié)果震聾發(fā)聵,這陶老頭子的自言自語也當(dāng)不同凡響吧?
果然! 第二節(jié)文字起句就是:
流動的火,是熔化的珊瑚么?
筆勢陡起。 這突兀的起句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引起人的關(guān)注和思索。緊接著,寫道:
“中間有些綠白,像珊瑚的心,渾身通紅,像珊瑚的肉,外層帶些黑,是珊瑚焦了?!?br>
這樣從內(nèi)到外,從微觀到宏觀的比較,具體、實在,確實揭示了二者的相似之外,共同之點,令人嘆服觀察之細(xì)致、準(zhǔn)確,橫空而來的天問也自然落平了。但人們心里又許會嘀咕:就算二者形象上相似又怎樣呢?作者的意圖是什么呢?
“好是好啊,可惜拿了要燙手。”又是異峰突起!看似淡淡一句,出語平和,且完全口語化,卻給人以強烈心理震憾。因其駭然點出二者形似而質(zhì)別:珊瑚是人們掌中的玩物,而火卻是可望而不可及。這一問兩答,真是一波三折,陡起陡落,飛流急轉(zhuǎn),全出人意料之外,而又盡在事物實情之中。兩答一肯定一否定,寥寥數(shù)語,即從外觀形態(tài)到內(nèi)涵性質(zhì)揭示出火與珊瑚的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接著用一句“遇著說不出的冷,火便結(jié)了冰了?!睖贤ɑ鸷捅年P(guān)系,帶出另一事物——冰。再用同前相同的句型和幾乎相同的內(nèi)容 (只添改了幾個字)比較了冰和珊瑚的異同。這樣寫來既不違背冰的實情,同時又通過這樣反復(fù)的詠嘆強化了火和冰的一致性?;鸷捅慈ナ敲艿膬蓸O,大相徑庭的兩個事物,但其性質(zhì)和內(nèi)涵卻是一致的。這一致性正是在同珊瑚的比較中顯示出來的。寫出火和冰,溝通火和冰的關(guān)系,指出冰不過是火的另一種形態(tài)這還不是本節(jié)文字的最后落腳點,作者接著就由火和冰而推及到“火的冰的人”。這又是寄情于物,通過同感來實現(xiàn)溝通的。火的冰由于“燙手”或“火燙一般的冰手”,不能象珊瑚一樣可以把玩于掌握之中,而不被人們所接受和理解,它自身也有孤獨之苦,那么,“火的冰的人” 自然也陷在這樣的同感之中。誰是火的冰的人呢?魯迅自己。本質(zhì)是火,心中洶涌著火的熾熱,卻又出之以冷峻的冰的形態(tài)。其人其文都是這樣,思想家的冷靜、深刻,藝術(shù)家的憎愛激情,統(tǒng)一在他身上,滲透在他的文章中。然而拳拳之心,被人不解,或指為太冷靜、太尖刻,或派為“諷刺家”,加之作為前驅(qū)者面對整個舊世界單兵鏖戰(zhàn)的情勢,怎不使 “火的冰的人” “自覺其苦”呢!
這節(jié)文字是一首形象化的哲理詩,是作者寓情于“火的冰”的明志詩。全文九句,每三句為一層意思,分別為:火與珊瑚,冰與珊瑚,火的冰與人。三個大層次組成三大折,而每層的三句又分別構(gòu)成三小折,從而形成峰巒疊嶂、層層推進(jìn)之勢,作者思想感情的情馳收斂,升沉移遷正是在這樣的形式中自如流轉(zhuǎn)。
第三節(jié) “古城”,第四節(jié) “螃蟹”,第五節(jié) “波兒”可以說是三則寓言故事。黃沙正在襲來,即將淹沒古城,少年叫孩子快逃,老頭子卻一再阻止,沙越積越高,越積越厚,為了救出孩子,少年拼死舉起閘門。以后怎樣,作者留了一點余味,說: “可以掘開沙山,看看古城。閘門下許有一個死尸。閘門里是兩個還是一個?”這情形很容易令我們想到《吶喊· 自序》中說到的“鐵屋子”,以及作者后來說到的無論加進(jìn)什么顏色去都變成漆黑的 “大染缸”,想到舊傳統(tǒng),舊文化,舊中國,危機四伏的民族命運,前程未卜的國家未來。這古城儼然當(dāng)時中國的一個側(cè)影。城中的三個人——老頭子、少年和孩子,代表三種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老頭子對已經(jīng)來臨的危險視而不見,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自欺欺人。少年正視現(xiàn)實危險,寄希望于孩子的不被老人所欺騙而逃離,孩子應(yīng)該是屬于未來的。他始而大聲疾呼,終而以身殉閘。少年的壯舉令我們想到那大呼 “救救孩子”的狂人,想到作者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的那“自己背著因襲的重?fù)?dān),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的前驅(qū)和猛士。正因為這實質(zhì)上不是古老的故事而是現(xiàn)在的實情;現(xiàn)在正在進(jìn)行中,將來是屬于將來的。作者這留有余味的結(jié)尾,正好把讀者的感情和思考執(zhí)著地釘在現(xiàn)實這塊地面上,同時也使讀者可以在作品所形成的重壓氛圍中輕一口氣,看到一點亮色?!拌F屋子”和“染缸”未必就不能打破,閘門里不該是躺著兩具死尸這令人絕望的結(jié)局!
“螃蟹”寫的風(fēng)趣幽默。也寄予了對現(xiàn)實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一只老蟹慌慌張張,爬來爬去,想尋找一個窟穴,藏了身子,堵住洞口,以安全地蛻殼。他拒絕了別的螃蟹“就在這里蛻不很好么?我還要幫你呢”之類的勸告,洞察出險惡的殺機。因為他“實在親眼見過”因蛻殼后“身子還軟”便被別的螃蟹吃去的事,所以在回答“怕什么”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就怕你要吃掉我?!焙喼笔侵睋v陰謀家的五藏六腑。作者意在告訴人們要擦亮眼睛,善于辯別和揭穿以各種言辭面具掩飾自己的偽善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陰狠之徒。啟迪戰(zhàn)斗者要善于戰(zhàn)斗,善于自我保護(hù),要作 “韌” 戰(zhàn),“壕塹戰(zhàn)”,這則看去輕松幽默的故事,包含著的是嚴(yán)肅深沉的思想,是流血的教訓(xùn)。
“波兒”寫三個孩子:女孩子因為落了一滴淚而河水還是淡的而哭,被波兒稱作“傻丫頭”; 男孩子因為滴了一滴血而海水還是綠的而哭,被波兒稱作 “傻小子”。波兒卻不知道他自己也正是傻小子: 薔薇子種在干地上便 “早上澆水,上午澆水,正午澆水”,而 “世上哪有半天抽芽的薔薇花,花的種子還在土里呢”。這則故事告示了這樣一個道理: 不要認(rèn)為付出了一點點努力就馬上可以見到成效,操之過急,反要弄得垂頭喪氣。當(dāng)然,象作品所寫的這樣簡單的事情是容易辨識的,但面對復(fù)雜的情況就難說了,就難免象波兒一樣能夠洞見別人的傻卻不識自己的傻。這些道理在當(dāng)時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經(jīng)過“五四”高潮,不少熱血青年發(fā)現(xiàn)自己仍面對濃重的黑暗,他們迷惘、痛苦、失望。這其實正象三個孩子一樣犯了傻。河水海水之變色,薔薇花的出土,豈是點滴之功,朝夕之力。作者以其對中國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了解,啟示人們,特別是青年:在中國,一切變革現(xiàn)實的革命,特別是思想革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成功和勝利來自長期不懈的努力。這不只是對那時的青年,就是現(xiàn)在的青年亦不無啟迪。
“古城”、“螃蟹”、“波兒” 三則寓言故事,除對故事發(fā)生的條件、背景作簡單交代說明外,幾乎都是用對話寫成的。對話既表現(xiàn)人物情態(tài),又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象劇本中人物語言一樣既有鮮明的個性又具有很強的行動性。
這三則寓言故事就其風(fēng)格來說:“古城”深沉凝重,“螃蟹” 幽默冷峻,“波兒” 熱情明朗。
第六節(jié) “我的父親”和第七節(jié) “我的兄弟”,所記的事互見魯迅散文《父親的病》和 《風(fēng)箏》,基本事實是作者的生活中發(fā)生過的。魯迅對這兩件事多次回憶自檢,既體現(xiàn)了他嚴(yán)格的自我解剖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他的咀嚼、反思,從個人經(jīng)驗中開拓出更廣泛的意義:其一是要揚棄封建禮教的傳統(tǒng)習(xí)俗,用建立在科學(xué)精神之上的人道主義取而代之。其二是要尊重個性發(fā)展,尊重兒童天性,不要虐殺了兒童的精神。
上一篇:魯迅小說《肥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書信《致曹聚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