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原文|注釋|賞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②,平明送客楚山孤③。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④。
·注 釋
①芙蓉樓:原名西山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分別的頭天晚上,詩人在此為朋友辛漸餞別。
②吳:鎮江屬古吳地。
③楚山:楚地的山。鎮江一帶,吳越亡后歸楚,故稱。
④冰心:像冰一般瑩潔的心。玉壺:玉石做的壺,比喻高潔。此詩末句是從鮑照的“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演化出來的,來比喻人心純潔如內懷冰清,外涵玉潤而光明澄澈、表里如一。
·導讀入境
王昌齡一生仕途坎坷,在眾口交毀中,屢遭貶謫。唐開元末年,詩人的好友辛漸北上洛陽,詩人陪辛漸從江寧連夜到潤州。此詩即寫第二天早晨江邊之送別。
昨晚下了一夜的寒雨,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水天相連,浩渺迷茫。清晨詩人送辛漸來到江邊,辛漸即將由此登舟北去洛陽了。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將隱沒在孤峙于蒼茫平野之外的楚山之中。一種孤寂、悵惘之感油然而生。辛漸將去的洛陽有詩人的親朋好友,他們肯定很惦記詩人在這里的情況。詩人托辛漸轉告洛陽親友:我為官高潔清白,正如同清澈無瑕的玉壺中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
·賞 析
王昌齡在送別辛漸時,向友人表示了自己堅守廉潔的志向,與之共勉。
本詩即景生情,情蘊景中。第一句便以“寒雨”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不僅寫出離別時之氣候景色,那寒意其實已沁透了兩個離人內心。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意境開闊,且著一“孤”字,便將詩人對友人的不舍,自己處于逆境中之孤寂、凄苦已包含進去。
第三四句寫詩人雖屢遭貶謫,坎坷不平,但決不改變初衷。以冰心玉壺自喻來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冰心置于玉壺的比喻又與詩中屹立在江天之中的楚山形成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冰清玉潔、孤介傲岸的形象。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思考題
1.“連”字和“入”字僅僅是寫雨勢嗎? 詩人為什么要寫楚山的“孤”呢?這些字詞的運用有何妙處?
2.按常情,詩人應問候親友,為什么卻寫親友如何打聽自己的境況?
上一篇:黃庭堅《寄黃幾復》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