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鎮潼關(二首)》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其 一
漢龍秦鹿竟如何①,虎豹重逢世代過。
三晉中條從陜斷②,二京王氣抱關多③。
山河未改從前色,軍吏還聞奚后歌④。
自愧多年持使節⑤,壯心磊落鬢毛皤⑥。
[注釋]
①漢龍秦鹿: 指秦漢王朝。鹿:通 “祿”,比喻政權。
②三晉:春秋末韓、趙、魏三家分晉,史稱三晉,此指晉地。中條:山名,其西南端與潼關隔黃河南北相望。陜:陜西,指秦地。
③二京: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
④奚: 疑應作 “溪”,小河溝。
⑤作者曾有詩說:“半世行藏百二間。”
⑥皤(Pó):白色。
【題解】
此組詩選自《潼關衛志·藝文志》,此詩為二首中的第一首。
【簡析】
這首詩主要從時代變遷角度描寫了潼關特殊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結尾抒發了作者持節扼守潼關的雄心壯志,具有曹操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的氣魄。
其 二
半世行藏百二間①,西風吹老使臣顏②。
紫云迎馬仍分陜③,明月隨人又度關④。
河隘津城吞渭水⑤,峰高秦壘見華山⑥。
詹綸謝屐遙相待⑦,非復終軍不愿還⑧。
[注釋]
①半世:半輩子。行藏: 出沒。百二: 指雄險的潼關。
②使臣: 詩人自謂。
③紫云: 紫氣。祥瑞之氣。《列仙傳》云: “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陜:地名。即今河南省陜縣,是周初周、召二公分治的地方。《公羊傳》云:“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
④關: 指潼關。
⑤隘: 險要的地方。津城:指潼關城。渭水:渭河,在潼關附近流入黃河。
⑥壘:指潼關的關城。
⑦詹綸:指詹本釣魚的絲線。綸:釣絲。詹本:字道生,南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甌縣)人,生卒年不詳。詹本高亢不仕,丞相江萬里推薦其為郎,便派使先給詹本送信。當時詹本正坐在門前河邊的巖石上垂釣。使者來后,向詹本打聽詹本的住處。詹本欺騙其說,就在前村。等使者離開后,詹本即持竿渡河而去,不知所終。謝屐: 指謝靈運的木屐。謝靈運(385-433),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出身于東晉世族,是謝玄的孫子,襲爵康樂公。宋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不久辭官,隱居會稽。宋文帝時,為臨川內史,元嘉十年獲罪被誅。謝靈運好游山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人。他游山時常穿著木鞋,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屐:木鞋。
⑧非復:不再是。終軍(?-前112),字子云,少好學,18歲被選為博士弟子,入關時曾拋掉了關吏給他的出關憑證,說道“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終軍來到長安,上書評論國事,漢武帝異其文,拜為謁者給事中,又升遷為諫大夫。后來終軍上言,“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漢書·終軍傳》)。他說服了南越王,使其臣服了漢朝,后被南越相呂嘉所殺,年僅20多歲,時稱 “終童”。在此終軍是詩人自謂。
【題解】
此詩為二首中的第二首。
【簡析】
這首詩首先寫作者長期在潼關鎮守,然后寫有關典故和潼關山水形勝,最后表達了自己欲歸隱垂釣和賞游山水的愿望。詩歌用典自然貼切,飽含著作者對潼關的深厚感情。
上一篇:《道觀神鐘對聯》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長亭怨·由函谷至潼關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