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雜劇·洪升《四嬋娟·衛茂漪》原文與翻譯、賞析
【朝天子】 (正旦唱) 個中秘法,君須自察,論神妙,在毫發,硯田粒粒是丹砂,火候須融化。(逸少云)久聞老師著有《筆陣圖》,門生不惴,望得一睹。老師若不吝教,門生拜賜多矣。(正旦云) 咱著此圖,非是不肯示人,只是如今世上呵,(唱) 都是些緣木求魚,按圖索馬,笑波斯,眼盡瞎。(云)今遇賢弟呵,(唱) 是知音子期,知心伯牙,這敝帚,敢惜千金價?
(逸少云) 既蒙不拒,就求老師細細指示一番。(正旦云) 賢弟不嫌絮煩,待妾身細細道來者。(唱)
【耍孩兒】 俺待向行間字里圖王霸,也賽過孔明陣法。(逸少云)請問,這紙像個什么?(正旦唱)這紙呵,是戰場一片莽平沙。(逸少云)這筆像什么?(正旦唱)這筆呵,是斗縱橫、劍舞刀拔。(逸少云)這墨與硯像什么?(正旦唱)這硯呵,是金城玉壘千尋壯,墨呵,是鐵甲朱鍪五色花。(帶云)惟有這心意呵,(唱) 似中軍主帥威權大,運籌波帷幄,專領也那征伐。
(逸少云) 這傳綜本領只怕也少不得。(正旦唱)
【五煞】 這本領呵,是副將參謀策,偏師佐纛才。(逸少云)這結構像什么? (正旦唱)這結構呵,是六韜三略通神化。(逸少云) 用筆如何?(正旦唱)論飏筆呵,是驚開景杜門分辟。(逸少云)筆端出入如何? (正旦唱) 論出入呵,是雷電風云令不嘩。(逸少云)筆法屈折如何? (正旦唱)屈折呵,是爭持殺,短兵交接,白刃槎枒。
(逸少云) 請問戈直畫放點撇鉤七法如何?(正旦唱)
【四煞】作一戈、勢若騰,似百鈞弩驟發,直呵,似懸崖萬樹枯藤掛。
橫呵,似排云陣列形橫亙,放呵,似崩浪雷奔勢下達。點呵,要似高峰墜石從空下。撇呵,似劍剸犀象,鉤呵,似弦蹙弓牙。
(云) 此七樣所謂筆陣出入斬斫之法也。其執筆之法亦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此外又有六種體格。(逸少云) 請問是哪六種? (正旦唱)
【三煞】 細論它結構精,第一須圓備如篆法,第二如八分險畏爭毫發,第三如章草飄揚灑落垂仙露,第四如飛白窈窕空靈劃岸沙。還詳察,第五如鶴頭亭亭獨立,第六如古隸郁拔谽谺。
(逸少云) 還求老師把書法授受源流再道一遍。(正旦唱)
【二煞】 自中郎寫石經,遇神人授隸法。(逸少云) 中郎傳于何人? (正旦唱) 他閨中彩筆曾親把。自鐘公問字文姬后,(逸少云)原來鐘太傅之書是文姬傳授的! (正旦唱) 俺衛女便傳書太傅家。(逸少云) 這等說鐘太傅是門生的太老師了! (正旦唱) 這一脈源流下,抵多少水從星宿,花有根芽!
【尾煞】 評書只數言,坐來剛半霎,早不覺花陰斜,日遲遲下。賢弟呵,辜負你門外垂楊系驄馬。
《衛茂漪》 是 《四嬋娟》 的第二折,寫衛茂漪向表弟王羲之傳授簪花格書法的故事。關于衛茂漪的生平事跡,材料甚少,僅散見于張懷瓘 《書斷》、韋續 《墨藪》、陶宗儀 《輟耕錄》 等書,此劇系作者根據有關資料和傳說演繹傅會而成。
此處所選七支曲子可謂全劇之精髓,是衛茂漪向王羲之傳授 《筆陣圖》 時的唱詞,把書法之奧妙、筆陣之精華表述得形象生動而又神秘莫測,給人一種霧里看花似的朦朧感,需要仔細體會,認真琢磨,才能從中領悟到書法的要旨。【朝天子】一曲表明了衛茂漪對王羲之的才華極為欣賞,比之為 “知音子期”、“知心伯牙”,把他與那些 “緣木求魚,按圖索馬” 的凡俗之輩截然區別開來,自信羲之有天分和才能去體察書法的個中秘法,自行融匯貫通,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因此,衛茂漪很樂意接納羲之這一門生,心甘情愿把 《筆陣圖》 傳授給他。
接下來四支曲子,衛茂漪就依據己之所學,把 《筆陣圖》 之精華奧妙細細地向王羲之道來。衛茂漪自比三國時蜀相諸葛孔明,把書法與兵法的內質聯系起來,認為在書法領域里的登峰造極和以征戰稱王圖霸有相似之處。【耍孩兒】 一曲中,她把書法和兵法某些要素一一進行對比,領悟兩種技藝的真諦。其中,把書法所用的紙比為 “戰場一片莽平沙”,把書法所用的筆比為兵法的軍器,如 “劍舞刀拔”; 而且,硯 “是金城玉壘千尋壯”,墨是 “鐵甲朱鍪五色花”; 書法中執筆者的心意乃“中軍主帥”,寫字如同作戰,在中軍主帥的指揮之下,文房四寶各自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下 【五煞】 一曲進一步指出,書法中的本領非常重要,就像軍事上的副將參謀、偏師左纛,出謀劃策輔助主帥; 書法的結構,猶如兵法的韜略; 書法的用筆,就像兵法的布陣。至于書法的筆端出入、筆法曲折,則就似戰爭中的短兵相接、攻殺拼刺了。這些對比,通過書法與兵法各種要素的某些聯系為切入點,比喻恰當,表述準確,闡述了書法藝術內在的深機妙理。
【四煞】、【三煞】 分別對戈直橫放點撇鉤七法和六種體格作了形象生動的描述,用語如詩似畫,比喻貼切生動,刻畫的情境栩栩如生。【四煞】 一曲連用七個比喻一一講述戈直橫放點撇鉤七法的要領,她沒有直說戈要如何行腕,直要如何運筆,而是運用中國傳統詩論所采用的體悟法來講解七種筆畫的寫法,運用比喻形象地描繪出七法分別應該是什么樣子,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和自由發揮的余地。不論你師承何門,只要工夫到家,都能從中悟出一些適合自己的運筆寫字要領。在講解 “七法” 之后,衛茂漪又通過與王羲之的對白,交代了七種執筆之法,這其中也暗含著兵法中使用兵器的訣竅,值得深悟。接著,【三煞】 一曲繼續講述“六種體格”,即篆書、八分、章草、飛白、楷體、隸書等不同字體的寫法。她講述其中道理的時候,也是和前面講述 “七法” 的方法一樣,運用似為模糊而實則精當的語言來表達。請看 “第三如章草飄揚灑落垂仙露,第四如飛白窈窕空靈劃岸沙”,我們無法準確地說出這兩句話表達的內容究竟是什么樣子,但我們卻能憑直覺領會到二者的不同。這種感覺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這兩支曲子充分展現了中國語言本身的魅力,也顯示了作者對語言的運用才能和對書法的獨到見解。
【二煞】 一曲中衛茂漪向王羲之講述了書法的授受源流。《法書要錄》 中記載:“蔡邕受于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鐘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 作者可能就采取此種說法,傳寫了書法一脈的源流。【尾煞】 數語道出了依依惜別之情,知音相遇的愉悅,知己交談的投入,使衛夫人不覺時間的流逝,只知 “評書只數言,坐來剛半霎”,卻不知花陰已斜、日已西下。王羲之得了衛夫人真傳,受益非淺,滿意而去。此劇敷演了歷史上這段書壇雅事,借助于洪升妙筆而流芳后世。讀以上數曲,可以窺知古代著名書法家衛夫人和王羲之師承傳授的風范,也聆聽了衛夫人 《筆陣圖》 的高論,實在令人耳目一新。
上一篇:《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四弦秋·送客》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