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采桑度(選五首)·其七》原文與賞析
偽蠶化作繭,爛漫不成絲。徒勞無所獲,養蠶持底為?
《偽蠶化作繭》 曲韻與別首迥異,是一首告誡人們辨偽識假的警世歌。
本歌 “偽蠶化作繭,爛漫不成絲”一句,言表養蠶女用 “偽蠶” (假蠶)混作真蠶結繭,繅成“爛漫”(散亂狀)絮團,抽不成絲的生活實踐,闡明不識別剔除 “冒牌貨”,終將“徒勞無所獲”,到頭來兩手空空的道理。“養蠶持底為?”一句反詰,使道理鮮明。全歌貼近生活,直觀淺顯,極易使人悅服。
那么,這首南朝民歌的主旨,僅在于說明“偽蠶”事理嗎?讀者從歌詞深層底蘊中,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首情歌。不過它是以“養蠶姑娘”的愛情實踐,告訴姐妹們,應警惕那些虛情假義的男人,他們像“偽蠶”一樣化成“情繭”,雖然也可以“爛漫”一時,卻不能真誠相愛。“成絲”即“誠思”的雙關詞,指男女摯情。這樣的愛情只能讓多情女子“徒勞無所獲”。歌中主體將“偽蠶”比喻 “偽男”,鞭撻他虛偽妄詐的騙情行為,這正是本歌之真諦。
自古以來,人類社會便環繞著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中國歷史悠久,文化龐雜,真偽之戰更為壯闊,由“假癡假呆”、“瞞天過海”,到“偷梁換柱”三十六計,差不多計計都與“偽”字相契。國人一向把造偽視為“韜略”和“智慧”的運用,故而古今“偽蠶”不絕,“假冒”綿延,讓世人防不勝防,苦不堪言,不是很值得人們深省嗎?
然而 “偽造的東西的存在,正好證明了真的東西的真實”(恩格斯 《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科學》)。中國人在長期與偽假斗爭中,鍛煉了自己的識辨能力,增長了反偽的才干。《偽蠶化作繭》一曲便是佐證,它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女性的聰明智慧。從而折射出中華民族內省精神的靈光。
《偽蠶化作繭》也同許多古代棄婦怨女詩歌一樣,透示出婦女對婚戀的抑郁意識。但棄婦怨女詩主體為蘭房貴婦或“青樓商女”,陳述她們的慍怨與哀愁,如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訣絕”( 《相和歌辭白頭吟》),“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 《君難托》)。而 《偽蠶化作繭》卻是一首勞動婦女的歌,它也在傾吐心中的不平,抱怨生活的多舛,卻更多是理性的警醒與告慰。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華山畿(選五首)·其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瑯琊王歌辭(選四曲)·其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