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
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這首詩作于金天興二年(1233)五月初三日。原作共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詩作于金都城汴京被蒙古軍攻破后,作者與后宮、文武官員被蒙古軍羈管,從青城北渡聊城(今山東省聊城縣)的途中。詩歌描繪了金朝戰敗后的凄慘景象,以及蒙古軍的掠奪行為,抒發了詩人的亡國之痛。形象逼真,文字凄切感人。元好問作為金代的遺民,他親眼目睹了國破家亡的凄楚慘狀,寫下了《岐陽三首》、《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等許多著名的“喪亂”詩。這篇七言絕句,正是他諸多“喪亂”詩中的一篇佳作。
詩人國破家亡,身為囚徒,本已十分堪悲,何況又被繩索捆綁,彼此連綴在一起,更何況僵臥道旁,囚徒滿累。據史籍記載:汴京破后,金梁王、荊王和皇妃、貴戚等五百余人被擄北去。“道旁僵臥滿累囚”,正是這一史實的生動記述和寫照。喪國之囚如此之多,金銀財寶如何呢?“過去旃車似水流”,旃車,用毛氈作篷的車,當時蒙古軍多用這種車。滿載被掠奪來的文物、財寶的蒙古軍車,似水一樣向北流去,連綿不絕,一望無際。
前兩句是一般的描繪,后兩句是特寫、具體的描寫:“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回鶻,是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這里指蒙古軍。一些紅顏少女,跟隨在蒙古軍馬匹的后面,被擄掠北去,哭哭啼啼,此一行有去無回,怎能夠不一步一回頭呢?“為誰”二字,故作提問,似不知而實知,更深切地表達了詩人的亡國之痛、對敵人的憤慨和對故國的依戀之情。南宋詩人汪元量在京城陷落被押赴元大都的途中,所見是:“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南四百州。”(《湖州歌》)與此情景頗為相似。“國家不幸詩家幸”(清趙翼《甌北詩話》),正是蒙古統治者的鐵蹄蹂躪、國破家亡的凄慘景象,造就一代詩雄元好問和他的這些史詩般的“喪亂”詩。
上一篇:文天祥《揚子江》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許衡《宿卓水》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