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李玉《一捧雪·誅奸》原文與翻譯、賞析
(小旦上)
【鬧樊樓】蓬門何事喧聲徹?淚痕驚斷,寸腸愁折。戶掩春光別,幕透凄風淅。 (丑)湯爺?shù)酱顺捎H。 (小旦)呀,這是那里說起!痛幽魂石化,泣悲風城墮,矢貞操海枯石裂。(副凈) 咳!這原是你親口許的。
(小旦哭介) 阿呀,天那! 望蒼穹,鑒芳心比冰霜倍潔。(副凈) 不怕你悔賴!分付眾人吹打起來。(眾吹打介)
【滴滴金】 (副凈)佳人悲悼空成拙,斷續(xù)姻緣前世結。況你花容玉貌真妖冶,怎肯把青春空度也。(眾合)銀河早涉,鵲橋填,好將風浪歇。瑟調琴洽,早趁良時令節(jié)。
(副凈)我與你既為夫婦,這些莫家的舊事講他怎么?況你性命是我保全的,不要說這些閑話了。(小旦) 怎么不要說!
【南呂過曲】 【浣溪沙犯】新愁串,前事疊,砌柔腸怎容結舌?你今日里呵,戴烏帽穿朝靴將鴛序列,試平心詳細者。【啄木兒】不思量風雪侵肌冽,不念那骨肉同行挈。【玉漏遲】不記得豪門攜謁,竟反把水木根源噬嚙!
(副凈作醉諢介)娘子,我與你今日呵!
【黃鐘過曲】 【三段子】雨云夢協(xié),締鴛鴦生共轍。盟言怎撇,并鸞凰死共穴。前情瑣屑,甘心忍受叨叨說,覷嬌容更倍添風月。(作摟抱介) 早救我魂飛火熱。
(小旦推開介) (持刀趕,副凈躲介)
【滴溜子】(小旦)冤家遇,冤家遇,怒氣騰烈。鋼刀上,鋼刀上,冤仇報雪。(作趕著副凈,搠倒踏住介。副凈喊介) (小旦) 痛恨,心腸饞劣。(副凈又喊介。眾忙上,打進門介) (欲上,各退介。小旦將刀亂搠介)沖沖怒氣多,手腕怯。截口眼,屠腸胃,聊當寸磔!
【下小樓】 嘆嗟!冤深恨切。恨豺狼須濺血,殘生分定朝露滅。(指介) 你們看此賊又活了。(眾看副凈介。小旦持刀自刎介) 從此黃泉長逝,始得目瞑魂貼。
《一捧雪》 取材于明代史實及有關傳說,經過了作者的虛構和再創(chuàng)造,寫明嘉靖年間首輔嚴嵩之子嚴世蕃為奪取玉杯 “一捧雪” 而陷害莫懷古一家的故事,是李玉流傳甚廣、頗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劇中寫明嘉靖年間錢塘人莫懷古為了補官,攜帶傳家之寶玉杯 “一捧雪”,偕愛妾雪艷、忠仆莫誠及被他從饑寒中搭救出來的裱褙匠湯勤,一同進京投靠同年嚴世蕃。入京后,懷古在嚴家賞玩書畫古董,把湯勤推薦給嚴世蕃。湯勤為了討好嚴世蕃。告訴他莫家有一只極為名貴的玉杯 “一捧雪”。嚴世蕃即命他前往莫家索取。懷古迫于嚴家的威勢,不敢抗命; 但也不愿獻出玉杯,于是請名匠做了一只假杯應命。嚴世蕃得杯大喜,奏請皇帝升遷懷古為太常寺卿,湯勤也因此得官。湯勤到莫家叩賀,懷古留之飲酒,酒醉中泄露偽造玉杯一事。湯勤知情后,即刻向嚴世蕃告發(fā)。嚴世蕃大怒,親自帶人到莫家搜杯,幸虧忠仆莫誠機警,藏過玉杯,才免一時之禍。事后,懷古棄官攜家逃往薊州故友戚繼光處暫避,不幸途中又被嚴家追兵捕獲,押至戚營中處斬。臨刑前夜,莫誠以身代主就戮。但湯勤識破隱情,又告發(fā)戚繼光。嚴世蕃逮捕戚繼光和雪艷入京審辨首級。湯勤見雪艷貌美,以救戚繼光為條件,要挾她與自己成婚。雪艷為救恩人,假意應允。湯勤翻供,戚繼光得以復官生還。而雪艷在逼婚之夜,手刃仇人,報仇雪恨后自刎而死。
《誅奸》 一出,即是寫雪艷在逼婚之夜手刃湯勤、自刎而死的一段情節(jié)。雪艷是莫懷古的侍妾,她不僅美麗賢淑,通情達理,而且堅貞義烈,處變不驚。為救恩人戚繼光,她假意應允湯勤的卑鄙要求,實則已下定決心要手刃惡賊,為莫家報仇。聽到眾人前來逼婚,她想起自己的凄慘境遇,悲從中來,暗自傷心,但她決不肯屈從于湯勤的淫威。【鬧樊樓】 一曲,表達了她的這種悲憤的心情和堅守貞操的志向,“望蒼穹,鑒芳心比冰霜倍潔” 就是她心跡的自我表白。湯勤色令智昏,雪艷的悲苦絲毫沒有觸動他,他一心只想強占她。雪艷面對仇人,強壓心頭怒火,【浣溪沙犯】 一曲義正詞嚴地質問湯勤為何以怨報德、賣友求榮,“不思量”、“不念那”、“不記得” 三句話如連珠槍彈一般揭出了湯勤丑惡的面目、卑劣的靈魂,對他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鞭撻。面對雪艷的質問,湯勤不敢正面回答,只是用甜言蜜語哄騙她,急不可耐地希望盡快遂其淫欲。【三段子】 一曲是湯勤所唱,無恥而露骨地表現(xiàn)了這個卑劣小人的丑態(tài),同雪艷的高尚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善惡對比。
接著,兩人的矛盾沖突進一步激化。湯勤的卑鄙齷齪更加激起了雪艷的滿腔怒火,于是,她奮起反抗,持刀追殺湯勤。【滴溜子】 一曲宣泄著仇恨,顯示了勇氣和力量,湯勤在正義的懲罰之下只有絕望的慘叫和垂死的掙扎,真令觀者拍手稱快。殺死湯勤后,雪艷自刎而死。【下小樓】 一曲是她自刎時所唱,“從此黃泉長逝,始得目瞑魂貼”,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雪艷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冤仇已報,這更加表明了她自我犧牲的精神,勇敢剛烈的性格,以及完成一件重大的復仇義舉之后的滿足和從容。雪艷是全劇中著墨不多卻頗具光彩的人物,在《誅奸》 一出中,她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她的行為顯示出她是一個有謀略、有膽識、有操守的奇女子。后來在 《祭姬》 一出中,戚繼光為之斂葬哭祭道: “羞殺我剩須眉,頹然一老,反輸卻小紅裙,身全仇報。自古人孰無死,若姬之死,千古猶生矣!” 在 《杯圓》一出中,作者李玉贊道: “孝義忠貞自古稀。” 這些贊語,都是針對雪艷 “刺湯” 的俠烈義舉而發(fā)出的。雪艷的光彩形象,通過 “刺湯” 而聳立起來。
《誅奸》一出,是全劇的重要情節(jié)。雪艷是全劇中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也是古代戲曲作品中著名的剛烈女性形象之一。后世地方劇種改編《一捧雪》,也主要突出雪艷,如京劇的 《審頭刺湯》。雪艷的堅貞不屈、勇敢剛烈與湯勤的忘恩負義、陰險卑鄙都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長期以來,“湯裱褙”成為奸險小人的同義語。吳梅《曲學通論·拾遺》引《投轄小志》云: “自 《一捧雪》傳奇行,而湯裱褙之名,籍甚人口矣。”
上一篇:《鸚鵡洲》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三釵夢·斷夢》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