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端正好]美妓(吳昌齡)》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墨點柳眉新,酒暈桃腮嫩,破春嬌半顆朱唇,海棠顏色江梅韻,宮額芙蓉印。[滾繡球]藕絲裳翡翠裙,芭蕉扇竹葉樽,襯凌波玉鉤三寸,露春蔥十指如銀。秋波兩點真,春山八字分。顫巍巍霧鬟云鬢,胭脂頸玉軟香溫。輕拈翠鈿花生暈,斜插犀梳月破云,誤落風塵。[倘秀才]莫不是麗春園蘇卿的后身,多應是西廂下鶯鶯的影神,便有丹青畫不真。妝梳諸樣巧,笑語暗生春,他有那千般兒可人。[脫布衫]常記的五言詩暗寄回文,千金夜占斷青春,廝陪奉嬌香膩粉,喜相逢柳營花陣。[醉太平]這些時春寒繡裀,月暗重門,梨花暮雨近黃昏。把香衾自溫。金杯不洗心頭悶,青鸞不寄云邊信,玉容不見意中人,空教人害損。[隨煞]想當日一宵歡會成秦晉,翻做了千里關山勞夢魂。漏永更長燭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酒釅花濃錦帳新,倚玉偎紅翠被溫。有一日重會菱花鏡里人,將我這受過凄涼正了本。
見于明張祿輯《詞林摘艷》卷六、明郭勛《雍熙樂府》卷二、明陳所聞《北宮詞記》卷六、明竇彥斌《詞林白雪》卷一。《雍熙樂府》不注撰人,題作《憶美妓》,《北宮詞記》也作《憶美妓》。吳昌齡的散曲,僅存此一套曲子。全套六支曲子,可分兩部分讀。第一部分即前四支曲子,寫回憶中美妓的容貌和才情。寫容貌者為前三曲。首曲[端正好]著重寫面部之美,從眉、腮、齒、唇、面頰到前額都一一著筆,以綠柳、紅桃、海棠、芙蓉等寫其艷麗之容貌,而以“紅梅”寫其超逸之風韻,如花似玉之面容和高雅不俗的神韻風采便被展現了出來。[滾繡球]一曲,寫全身之美,從小小“金蓮”、纖纖玉指、明眸秀眉、云髻粉頸的體態,寫到翠鈿犀梳、翡翠羅裙等裝飾,它和首曲照應,宛然一幅工筆細描的佳麗圖。而此曲最后以“誤落風塵”一句,點明了這位美人的身份和不幸遭遇。[倘秀才]用蘇小卿(宋、元時流傳在小說、戲曲中的雙漸、蘇卿戀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為廬州名妓)、崔鶯鶯作比,且以“丹青”難繪,夸飾其“千般兒可人”之美,算是對上兩曲內容的總結。前三曲寫了容貌,[脫布衫]一曲則轉寫其才情和相交情景,作者以“五言詩暗寄回文”一句,便概寫出此女才情之富贍;“常記的”三字,即表明以上所寫均為回憶中內容,又暗示了印象之深,難以忘懷,為最后兩句之寫相思深情,先伏下一筆。第二部分即最后兩曲,寫對美妓的懷念。[醉太平]前三句先以“春寒”、“月暗”、“暮雨”、“黃昏”等凄涼之景,映襯相思悲情;其后“金杯”三句用一鼎足對,寫音信阻絕、情人難見的苦悶情懷,其相思深情,自在不言中;曲末“空教人害損”一句,總挽此曲悲情,且暗示這種相思的徒勞無益。[隨煞]一曲,用對偶句形式,先將“一宵歡會”和“千里關山”對舉,再接上“漏永”四句,即形象地展現了別后相思成夢的情景,而“一宵歡會”所帶來的別后相思的苦情,也得到充分表現,由此逼出了末句“重會”、“正本”的深情企盼。此曲寫美妓形象,盡態極妍,恣意揮灑;寫相思深情,則亦情亦景,情景交融。而全篇用語,亦華麗亦自然,即使用對仗之法,亦流轉自如而無生澀之病。吳梅《顧曲麈談》第一章第四節《論北曲作法》評曰:“此曲絕佳,亦本色,亦妍麗,直是元人真相”(中國戲劇出版社《吳梅戲曲論文集》)。
上一篇:《[正宮·端正好]樂道(鄧學可)》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正宮·端正好]閨怨(薛昂夫)》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