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山坡羊〕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1)?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2)。列國周齊秦漢楚(3),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解析】這是一篇懷古詩,是作者任陜西行臺中丞,途經驪山時所作,計二首,此其一。關于阿房宮的規模,可參閱杜牧的《阿房宮賦》。杜牧的賦文雖是千年后之作,且帶想象成分,然而在本質上尚可參閱。況且,張養浩的這篇小令實際上也未嘗不是讀《阿房宮賦》之后的感想,只是這感想是在驪山其地感發出來而已。此詩本不難解,是說站在驪山之顛頂四顧環望,阿房宮已被楚人項羽一把火燒成焦土。那么,當年秦皇帝窮奢極欲的地方今日在哪里呢?眼前已不見“檐牙高啄”的屋角,“長橋臥波”的景觀,也不見“綠云擾擾”的曉鬟,“渭流漲膩”的脂水,所見唯有蕭疏的野草與縈紆的流水。當年建造宮殿的苦役們的血淚和黎民的恨怨,也都消逝在迷茫的煙樹之中。最后,作者概括地談歷史,便是周齊秦漢楚的歷代王侯將相,無論輸者贏者也都消逝在泥土之中了。元代散曲作家多有這種表面看是抹去是非矛盾的詩句。不是么?作者明明抹去了勝者與敗者的對立,秦始皇帝與荊軻同樣化作泥土,有什么差別?被殺死的與壽終正寢的同歸于死地,有什么不同?學者們往往指責這種觀點是消極的。這看法當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也有其偏頗的一面。因為作者雖則說贏者與輸者“都變做了土”,然而,這話主要鋒芒還是指贏者的,意在譏刺君臨天下而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進而是在譏刺元代的驕奢淫逸的統治者。這就不僅僅是“消極”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了,而且實際上也帶著戰斗性。文學評論,最忌形而上學,貴在分析文外之意。行役的苦工變做了土,何足道哉?原本他們就是受苦的。你秦皇帝不可一世,卻也變做了土,這才是愜意之事。作者還是有偏袒的。
上一篇:經典《〔中呂·山坡羊〕》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中呂·山坡羊〕嘆世》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