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1),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2)。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3),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解析】這首詞同《安公子》的主題一樣,抒寫了游子失意苦悶和思念家鄉的心情。所不同之處是前首寫暮春之感,此首為暮秋所作。上闋描寫了一番秋天凄涼孤寂的景色。暮秋季節,傍晚時分,大江上下,正飄灑“瀟瀟”秋雨,雨聲可聞,雨景可見。一個“洗”字生動地寫出了經過這“一番”清爽的雨,秋天的天空變得更清朗了,而且上下碧澄,無一處不清朗。讀之如身歷其境。作者登高而望,一個“漸”字寫出了雨后天氣的變化,寫身上之感,則是涼風忽至,凄然而遒勁,頓覺寒不可耐。寫眼中所見,一片凄涼:關河上下,一片肅殺凋零之氣,殘陽夕照映著作者所在的樓上,更覺蒼涼。既寫到樓上,六、七句就自然描繪了樓頭所見。裝點大千世界的花木,盡都凋零,由紅綠顏色轉為衰黃了。時光的流逝,使許多美好的景物都變得不堪目睹。一個“休”字使所有的景物都遍被悲涼之霧,用得妙極。唯有長江流水在無情地東流而去。結句暗喻人的情感,不但隨“物華”而“休”,反而會因景生情,出現不盡的幽思。下闋緊承上闋結句,由景入情,點染了人物的悲愁。登高望遠,本為望鄉,然故鄉過于遼遠,闖入眼中的,不過是更加惹動鄉思的凄涼景物。這就自然引出了“不忍”三句,表現了鄉思重重,一發而不可收。四、五兩句,轉而自嘆。有“歸思”又為何不歸,而在異鄉“淹留”,這里有許多難言之隱,是苦讀經書,欲求取功名?抑或是他鄉居官任職?這是有許多愁滋味含于其中的。只提出而不作答,更顯含蓄。自嘆思歸不得之后,作者又自然地聯想到故鄉的妻子一定同自己一樣在登樓凝望,盼望著自己早日歸家,也一定多次誤認遠處的歸帆載丈夫回來歡聚。最后兩句,再寫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妻子久盼丈夫不歸,一定生怨。可她怎會知道我此刻也正倚著闌干,望鄉思歸,心中凝結著許多解不開的愁思呢?寫自己“思歸”,又寫“佳人”之盼歸;寫自己倚闌“凝愁”,又寫佳人不知我愁。時而化實為虛,時而由虛入實,實虛結合,文筆起落變化,鮮明地點染出作者曲折的心情。一個情字,寫得形象而又深刻。
上一篇:經典《入塞》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八月辭故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