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
此詩抒寫由爛漫春光所觸發的一種難以名狀的煩擾意緒。題一作“春光”。
首句意新語奇。麗日當空,春光爛漫,似是春光與日光爭艷斗妍。著一“斗”字,將雙方互爭雄長的態勢和充溢于天地間的熱烈氣氛全部傳出。何焯稱此為“驚心動魄之句”,可能即有感于此。“日光”又兼有時光之意,“春光斗日光”或含有春光與時光競賽,力求在美好時光未逝時呈現全部美艷之意。這后一層意蘊,已暗透韶光易逝的隱微惆悵,逗引出下文的紛擾意緒。
次句實寫春光,微寓心緒。山城斜路之旁,盛開的杏花在艷陽照映下,正飄散出陣陣芳香。繁盛的杏花,最能體現春光的爛漫;但遠望時這一片繁花卻微呈粉白,這種色感很容易觸動春日的無名惆悵。因此這句在景物描寫中所透露的,便不單純是對春光的陶醉,而且包含著一種難以言狀的繚亂不寧和無聊賴的意緒。
三、四句由這種紛擾的意緒進一步引出“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的企盼。游絲,是春天飄蕩在晴空的蟲類所吐的細絲。作為春天晴日的特征景象,曾被詩人們反復描寫過。或以之點綴熱烈的氣氛,或以之渲染閑靜的境界,但用作“心緒渾無事”的比喻,卻是李商隱的獨特創造。錢鐘書先生在談到曲喻時指出:“玉溪最為擅此,著墨無多,神韻特遠。……‘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執著緒字,雙關出百尺長絲也”(《談藝錄》)。心緒渾無事的境界,頗難直接形容刻畫。詩人利用“緒”字含有絲緒之義,巧妙地與心緒之“緒”關合,然后又由絲緒再引出具體的游絲。這樣輾轉相引,喻體似離本體很遠,但讀來卻覺得曲盡其妙。原因就在于晴空中裊裊飄拂的百尺游絲,不僅形象地表現了“心緒渾無事”的輕松悠閑,而且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心靈上近乎真空的狀態。加以“游絲百尺長”的比喻就從眼前景中信手拈來,更顯得自然渾成,情境妙合。
上一篇:李商隱《柳》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商隱《齊宮詞》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