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萬俟(mo·qi)詠·三臺》清明應制
萬俟詠
清明應制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①、不禁過青門,御溝漲②、潛通南浦③。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④、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⑤、太平簫鼓。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⑥、雙雙游女。餳香更⑦、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正輕寒輕暖晝永⑧,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⑨、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蠟傳宮炬。散翠煙、飛入槐府⑩。斂兵衛、閶闔門開(11)。住傳宣、又還休務(12)。
【鑒賞】 這是一首作于清明節的應制之詞,這類“歌德” 式作品大多是歌詠太平盛世和圣上恩德。
一疊首先以景物描寫點出季節。帶月梨花,含露海棠,雖說都是春景,但取自一早一晚不同的時間,暗示春景時時可見。接著借春來水漲等自然現象說明春生“內苑”,春意萌動之后不知不覺地漫延開去,遍及天下各處。這是極力形容皇上恩德深廣?!皷|風” 句具體描寫春到的景象,楊柳于輕悄悄的春風中吐綠,煙柳、高樓,一切都在春意蔥蘢之中。在此基礎上,結語自然就成為皇恩浩蕩的贊語。
二疊由一疊寫靜景過渡到寫動景,并由景及人,描繪了一幅幅人物春季活動的場景。作者首先用鶯歌燕舞來渲染春的生機,再寫到亭園綠水之上秋千飄蕩的影子,步步點染,漸漸引出人物,由景與人組成一幅幅春美人歡的和諧圖畫: 成群的女子嬉笑著斗百草,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于春光中結伴踏青,暗許琴心。到了晚上,更是香車寶馬不散,徹夜歡娛宴飲。醉意沉沉之中,大家難免狂放失態。至此,詞人已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天下皆春。
三疊所寫場景由宮城外轉到宮城內。先用兩句交代乍暖還寒的氣候和薄陰的天氣。到了清明,少女們早已穿起了新裝,一年四季的佳景已見三分。“清明看” 是寫皇宮內所見,化用韓翃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渲染當朝君臣同樂的融洽氣氛; 結語又寫到官府里百官休務,突出官民同歡的太平局面。
這首詞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場面全景展示了清明春景,達到以春滿天下歌頌皇恩遠播的意旨。
上一篇:《姜夔·一萼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史達祖·三姝媚》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