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嘉靖初童謠》原文與賞析
前頭好個鏡,后頭好個秤。鏡也不曾磨,秤也不曾定。
《嘉靖初童謠》,以鮮明的態度,強烈的感情,怨忿的口吻和潑辣的語言反映現實,形象地揭露和諷刺了明代嘉靖年間的政治腐敗、經濟盤剝,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貧困之狀,表達了勞動者的憤怒之情。
“前頭好個鏡,后頭好個秤。”開篇寫物,以諧音雙關和借代的手法,折射現實,進行諷刺。“鏡”,取 “靖”的諧音以雙關。“靖”是朱厚熜即位后的年號,取吉祥之意。“秤”,具有代表性的衡量用具以代收租取稅。意思是:一個看似令人鼓舞的吉祥年號出籠了,可換湯不換藥,接著出現的仍然是叫人失望的苛捐雜稅,曲折地反映出名實不副的現實社會生活的景況。
“鏡也不曾磨,秤也不曾定。”以 “鏡”與 “秤”的形象,揭示年號雖已更換,而現實是恒舊如常,恰當、準確而形象地反映出時代的特征,表現出人民的不滿情緒。
取物象為喻,借諧音雙關,高度概括現實生活,諷刺揭露辛辣有力,是這首歌謠的突出特點。社會現實包羅萬象,生活景況紛繁龐雜。怎樣將其攝入有限的篇幅中,并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來呢?無名詩人是富有藝術才華與創造精神的。他在活躍的藝術想象中,搜尋到了恰當的物象,通過理性與感情的千百度高溫,將客觀物象與社會現實熔為一爐,借“鏡”與“靖”諧音雙關,取 “秤”與賦稅的聯系,構成光怪陸離又足以折射現實的意象。這樣,也便構成了一幅構思新穎、形象奇特、筆觸辛辣的諷刺漫畫,點染出事物本質的神韻,既概括又具體,既實在又朦朧。一切聯想中的細節,都會使人更準確、更深刻地把握時代的風貌與社會的特征:雖是新年號,換湯豈換藥?“嘉靖”并不靖,怨聲載滿道。
感情強烈,揭露深刻,筆鋒犀利,構象奇獨。這首歌謠實在是古代時政歌中難得一見的上乘杰作。
上一篇:《宋代民歌·嘉祐中京師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嘲舉子騎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