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岳飛·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①。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②。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③,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④。知音少,弦斷有誰聽⑤?
【鑒賞】 這首詞大概作于南宋與金朝議和之時。紹興七年 (1137),宋高宗趙構置抗金前線頻傳捷報的大好形勢于不顧,再次起用主張投降議和的奸佞秦檜為樞密使,次年又擢拜宰相,從而葬送了南宋愛國將士抗金恢復的勝利果實。秦檜上臺后加緊推行議和投降政策,一大批抗戰愛國志士遭到貶謫和排斥。作為抗金主將的岳飛,當然要堅決反對秦檜的倒行逆施,他曾公開指責秦檜說:“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后世譏?!?(《宋史·岳飛傳》)同時,他在寫給樞密副使王庶的信中也說: “今歲若不舉兵,當納節請閑。”(同上) 可見岳飛對議和投降政策的憤慨。但在秦檜當權炙手可熱的情勢下,他又不能不有所隱忍,故借這首小詞來抒寫壯志難酬的憂憤抑郁情懷。詞從“寒蛩驚夢” 寫起?!扒Ю飰簟?即 “中原夢”,詞人在夢中仍率領大軍千里挺進,欲圖驅逐金虜,光復中原河山。不料想這場 “千里夢” 卻被 “不住鳴” 的 “寒蛩” 驚醒,醒來時夜已三更; 詞人難以為情,披衣起床,獨自繞階而行; 夜深人靜,窗外的月光也朦朧不明。想到自己鬢發已經斑白卻未能建功立名,家鄉的松竹已經蒼老卻因金兵入侵阻斷歸程,心中不免抑郁憂憤; 要把這段 “心事” 付諸瑤琴,可嘆 “知音” 稀少,“弦斷有誰聽”! 全詞借夢抒情,托物寓志,以 “寒蛩鳴”、“月朧明” 比喻危急昏暗的時局,以 “阻歸程”、“知音少”抒寫郁憤不平的心情,尤覺曲折深婉,悲切動人。
上一篇:《賀鑄·將進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章良能·小重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