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澤
荷澀雨纖珠疊疊,柳長風軟線槎槎。
窺魚白鷺先藏影,避雀蒼蜩屢易柯。
程恩澤是鴉片戰爭前的正統派漢學考據家,在詩歌方面,他是近代宋詩運動最初有力的倡導者。他生身于官僚文士的家庭,科場順暢,仕途通達,官做到戶部右侍郎之職,一生春風得意。
但是,作為一位實事求是的學者,處在嘉慶、道光那樣的衰世、亂世,恐怕也并非事事得意,他的內心自有另一番感受和滋味。他的《邳州道中》詩里的“樹如客鬢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廩多”兩句,就可作為這種心境的參證。
《即事一絕》,如果不看詩題,很容易誤作是一首一般的風景景物詩。荷葉、細雨、柳絲、柔風、游魚、白鷺、黃雀、蒼蜩,似乎給我們構成了一幅春夜之交的自然景物圖畫。然而,仔細推敲,就可以發現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首先,詩題告訴我們這是一首緣事而發的詩。詩人所緣何事,不得而知。但從詩的措詞、表現的情緒、所寓含的意旨,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官場的險惡。
春日的景物在詩人的心中喚起的并不是美的感受,給詩人的并不是賞心悅目。荷葉,是粗澀的;雨腳如麻;水珠也不是那種晶瑩圓潤,而是密密麻麻。風也并不明快,爽朗,給人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而軟風中長長的柳絲則互相交織,參差不齊。槎,槎牙,錯雜不齊的意思。美好的自然景物在詩人眼中產生的這種反常的視覺效果,在詩人的情緒上引起的這種迷惘、百無聊賴的感受,正是由于詩人內心的事境的影響。
詩的第三、第四句,就把整首詩的意旨表現得比較清楚了。白鷺窺伺著水中的游魚,先站到背光的地方,把自己的影子隱藏起來;深黑色的蟬為了逃避黃雀的眼睛,不停地從這根樹枝飛到那根樹枝。自然界里也處處有難防的暗箭,處處充滿了生存的艱辛,這種對自然界爭斗的描摹,暗示了詩人對人世間險惡的認識,反映了詩人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
眼前的自然之景與心中的難言之事自然而貼切地結合,使這首小詩獲得了如此之大的思想容量。準確的用詞,給人一種具體的質感,如“澀”、“軟”這樣一些詞,都能使人對一些不容易把握的東西,產生真切的感受。詩歌的格律謹嚴、對仗工整。這些都說明了詩人深厚的功力。而文字的質樸和淺顯易明,在以追求語言運用上的奇異為目標的程恩澤的詩作中,則是一個不多見的例子。
上一篇:郭麟《宿靈鷲山家》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四)》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