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
盆池,顧名思義,即以盆貯水,養魚植荷,是一種供人觀賞的園林藝術。韓愈曾“老翁真個似童兒,汲井埋盆作小池”,并有七絕五首,以輕靈的筆意,抒寫玩味盆池的新鮮發現和微妙感受。這是其中的第二首,寫種藕初生的喜悅心情。
起句不言今日之喜,反說往昔之愁。“盆池作不成”,從手法講,是故縱之筆,意在反襯。從情感講,是懷著喜悅回味愁苦,是一種心理享受。所以前面冠以“莫道”二字,稍見欲擒之意,初露喜字端倪。
第二句說種下不久的蓮藕全都萌發了生機。盆池里,嫩芽點點,泛著生命的綠光,照得人心旌搖曳。從“初”、“已”二字的呼應中,本已顯出歡悅之心。又著一“齊”字,暗表荷芽競生,使驚喜之情躍然言外。
文行于此,似有山重水復之勢。然而,詩人并沒有淺嘗輒止。一發而不可收的激動鼓舞他去想象未來的情景。于是,點點新芽幻化為圓圓翠葉,風雨一來,聲聲作響,令人牽腸掛肚,思緒難收,真是“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對雨打荷葉的久久品味中,那種驟然而生的驚喜漸漸深化為一種愜意和滿足,沉淀于心靈深處。
詩歌后聯二句角度新穎,意境奇異,不僅使行文遇塞而通,使喜悅之情得以升華,而且還別有天趣。在古人心目中,荷花是美的象征。屈原有“集芙蓉以為裳”的詩句。曹植以荷花比洛神。李白畢生追求的便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可是,韓愈在詩中卻不說看荷而說聽雨,不說雨打荷花卻說雨打荷葉。這種一反古人常情的奇思妙想,體現著作者陳言務去、詞必己出的文學主張,給詩歌增添了新的趣味。那出人意料的“蕭蕭打葉聲”,宛若天籟,令人神往,令人測之無端,玩之不盡。
上一篇:韓愈《題木居士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適《江濱梅》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