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適
忽見寒梅樹,開花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常以美人比鮮花,寫其容顏的俊俏秀麗。“美人粲如花”之類的句子俯拾皆是。而這首詠物詩,卻反轉過來,將花兒比作了美人。它融景物、環(huán)境和神話傳說為一體,傳神地描繪出了江濱梅花的清雅動人,渾成中自有一種靈動之氣。
“忽見寒梅樹,開花漢水濱。”這兩句淺近明白,質(zhì)樸無華,交待了所詠之物及其生長的地點。看似極為普通,但是“忽見”二字,卻給它涂上了一層情感的色彩。從中透露出一種始料不及的驚訝之情。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這兩句很巧妙地用了《列仙傳》之典。此書記載,有一次鄭交甫在漢水之濱游玩,見到兩位貌美的女子,佩戴著又大又亮的明珠,交甫深深地愛上了她們,但并不知道這是仙女。這個故事很生動。而本詩的動人處,卻在上下句的配合上。詩人漫步游賞于江畔,仿佛沒有意識到春天來了,因而也就沒有想到梅花的開放。猛抬頭間,看到那早春中的梅花初放,竟疑心自己也交上了鄭交甫之運,碰上了佩珠仙子呢。不言江梅之美,其新美之姿自見;不言江梅之清香,幽香浮動之味自出;不言自我喜悅之情,愛梅如醉之心在目;未言此處風光宜人,而江南之早春令人陶醉。
文藝評論家胡應麟說:“古今梅詩,五言惟何遜,七言惟老杜,絕句惟王適。此外無足論者。”(《詩藪》)。他把此首評為絕句中“梅詩”第一,就是因此詩語淺情深,氣韻非凡。它不僅能融景物、時令、神話為一體,且能以癡語見趣。一句“疑是弄珠人”的妙想,透出了詩人無限的情思。謝赫在《古畫品》中說:“畫之寫景物,不尚工細;詩之道情事,不貴詳盡,皆須留有余地,耐人玩味。”這首詩的最大好處就在于有玩味不盡的畫外之境,語外之情。
上一篇:韓愈《盆池五首選三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仲素《塞下曲五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