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離陽臺》原文賞析
和嶰筠尚書韻
玉粟收余,金絲種后,蕃航別有蠻煙。雙管橫陳,何人對擁無眠。不知呼吸成滋味,愛挑燈、夜永如年。最堪憐,是一泥丸,捐萬緡錢。
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燃。沙角臺高,亂帆收向天邊。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回舷。
英帝國主義從十八世紀末期起,就大量向中國輸入鴉片,毒害中國。林則徐等人力主禁煙。1838年底清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次年三月林則徐到達廣州,和兩廣總督鄧廷楨協力查辦,嚴令英美商船繳出鴉片共二百三十七萬斤。從六月三日到二十五日,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這批鴉片,并打退英軍的挑釁。這首和鄧廷楨(鄧廷楨字嶰筠)韻的《高陽臺》就寫于此時,它反映了林則徐對鴉片為害的認識和禁煙取得勝利后的喜悅心情。
上片寫鴉片對人民和國家的毒害和禁煙的必要。開始三句交代鴉片的來歷。作者自注說: 玉粟就是罌粟,金絲就是呂宋煙草金絲醺。而英國船(蕃航)運來販賣的是洋煙。這些鴉片有什么用處呢?下面四句著重寫抽鴉片煙人的情景。兩只抽鴉片煙的煙槍,橫陳在床上。當然還有抽鴉片煙所必有的煙燈、煙盒、煙針等煙具,這里是以煙槍代替所有的煙具。什么人相對抽煙不眠呢?這里指開始時受害者還不多。但是到后來覺得吸煙有滋味了,也就是說中了煙毒的人多了,他們長夜吸鴉片煙,晨昏顛倒,身心受到殘害,成了廢物。這當然是可憐的事。下面進一層寫。最可憐的是小小一丸鴉片煙,就要花掉萬貫錢。這既指個人的損失,也指國家的損失。我們知道抽鴉片煙的人,結果總是傾家蕩產的。至于國家的損失,就拿道光時期來說,大量白銀外流,造成財政的極度困難。由此可見鴉片之害極大,同時也說明了禁鴉片的必要性。
下片寫虎門燒毀鴉片煙并打退英軍挑釁后的喜悅。開頭三句說,像春雷一樣的炮聲突然打破珠江口外零丁洋的沉寂,掃蕩了英國的艦船,敵艦氣數已盡,就像死灰一樣,再也燃燒不起來了(蜃樓,因光線折射出現在海洋上的幻景,這里指英國艦船)。接著兩句再補寫一筆,我們的沙角炮臺,居高臨下,威力很大,使敵艦船都逃向遠方去了。下面轉寫勝利后的喜悅和豪情。我陪你乘船出巡,看海上風平浪靜,水面如鏡,一片安寧。(浮槎,指船只。霓節,古代使臣及封疆大吏執符節,用以示信。這里指鄧廷楨。霓,指節上裝飾物的色彩。)最后三句再進一層,說更應該傳告,在海上很遠地方的那些販毒的、準備挑釁的船只,應該先后回航了。這等于宣布,我們這里是無機可乘的,我們的防務是鞏固的,充滿了信心和自豪。
整首詞有敘述、有議論,激情洋溢,氣勢滂沛,是鴉片戰爭的紀事詞,又是抒發豪情的愛國詞,是道光時期佳作之一。
上一篇:《納蘭常安·眼兒媚》原文賞析
下一篇:《完顏璹·秦樓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