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中
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
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靖康中,金人入侵,詩人避亂兩廣,復由廣東至湖南。時詩人年逾不惑,又在病中,深感旅途勞頓。而他的子女們年輕體健,卻毫不在乎長途的跋涉,只覺得周圍樣樣新鮮。詩人有感于此,作為此詩。
南方氣候炎熱而濕潤,山林暑氣蒸騰,尤令人難以忍受。外地人尤其望而生畏。這種山氣,昔人稱之曰瘴氣。由兩廣入湖南,自然感到山明水秀,氣候宜人。這對體弱多病,疲憊不堪,又為祖國的安危存亡而憂心忡忡的詩人來說,自然無心欣賞,但天真爛漫、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卻不同,他們面對秀美的山水,贊不絕口,興奮不已。
這首詩巧妙地反映了兩代人不同的心態和詩人的感慨。首二句概述行程和自己途中的勞累,以為下文兒女們的興奮作鋪墊和對照。三、四句中,“不知”、“避地”、“強言”數字,尤為意味深長。“萬方多難此登臨”,就詩人來說,自然一心系念著國事,心亂如麻,孩子們卻全然不知,只覺由炎熱沉悶的粵中抵達此間,不禁心曠神怡,樂不可支。“不知”“避地”數字,既反映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也深刻地流露了憂心如焚的詩人見到這情景時的感傷。“風物勝江南”是孩子們對湘中山水的極度贊賞。唐宋以來,江南工商業日益發達,白樂天、韋莊、柳永等人均有詩詞對之極加稱揚。湘中景色當然難與匹敵。而詩人用“強言”二字來概括它,卻耐人尋味,是說其子女們的少見多怪,是對孩子們的樂不可支、得意忘形的諷嘲,是為年輕人單純無邪、不知形勢之嚴重而感喟,是勾起了詩人自己對江南景物的思念?還是兼而有之?我們自然無從判定。但可以斷言,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思慮萬千,心情是復雜的,值得我們掩卷長思,細細品味。
上一篇:徐俯《春游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清照《夏日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