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開先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
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欲作悲秋賦。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難渡。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此詩是李開先《寶劍記》傳奇第三十七出中的一段韻白。李開先是明代嘉靖年間著名文人,所著《寶劍記》搬演梁山英雄豹子頭林沖受高俅父子迫害,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其情節和小說《水滸傳》大致相同。第三十七出是《寶劍記》的高潮戲,寫林沖奔逃途中的心理活動,故稱“林沖夜奔”,是舞臺上經常演唱的劇目。
在劇中,作為一個封建士大夫,林沖身上草莽英雄的氣息較少,而有較為濃厚的忠孝節義思想。他忠君愛國,疾惡如仇,剛正不阿,敢于同權奸作斗爭,但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揭竿而起,占山為王。直到高俅逼得他走投無路、生命垂危的關頭,他才忍無可忍地奮起反抗。“夜奔”中,作者緊緊抓住林沖這一性格特征,淋漓盡致地刻劃了他激烈的內心沖突。想到自己本欲為國家竭盡忠誠,卻招來殺身之禍,半世功名毀于一旦,滿懷抱負化為泡影,報國無門,猶如猛士失去了戰場;又想到骨肉分離,有家難歸,老母嬌妻失去依托,不禁憂心如焚,正所謂“故國徒勞夢,思歸未得歸。此身無所托,空有淚沾衣。”這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再也止不住那沖決而出的淚水了!
“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兩句詩集中概括了林沖此刻的悲憤心情。又因其高度的概括,使得這兩句詩突破特定的情景,而帶有普遍性。在人類社會中,男性和女性充擔了不同的社會角色,歷史文化又塑造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理想人格。社會心理將沉著堅毅、勇敢果斷作為成熟男性的性格標志,并得到普遍的認同。“丈夫有淚不輕彈”正是這種理想人格的形象寫照。男子漢大丈夫立身處世,就是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世事艱難,人生旅程不可能是一馬平川,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需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但是,英雄也是血肉之軀,“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男子漢既應該動心忍性,也不妨真情坦露。到了真正的“傷心處”,英雄落淚,不僅無損形象,而且震撼人心!因此,“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既刻劃了理想人格,又反映了一種人生境況。人們有時用“丈夫有淚不輕彈”來激勵意志,有時則二句連用,來形容極度悲傷。兩者都不害其義,盡可以各取所需。由此可見,這兩句形象的詩句不僅凝煉,而且意蘊豐厚,耐人尋味。
上一篇:《一剪梅·贈紫云友·[宋]葛長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三岔驛·[明]楊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