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詞·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鑒賞
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戢輕舟,夢入芙蓉浦。
此詞為作者寫思鄉之情,頗為別致,其境界與風致均有異于一般思鄉詩詞作品。
《蘇幕遮》詞調,原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來自西域舞曲,“幕”,一作“莫”或“摩”。“蘇幕遮”,乃高昌國語言之音譯,后用為詞調。曲辭原為七言絕句體(有張說《蘇幕遮》五首),以配合《渾脫舞》。此曲流傳可能還在唐玄宗之前。后來漸衍為長短句。敦煌曲子詞中有《幕遮》,雙調六十二字,宋人沿用此體。《詞譜》謂:“宋詞因舊曲名另度新聲”,誤。此詞,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
****
本詞擬作略講——
一、詮詞析句
燎沉香——燎,即燒;沉香,一名沉水,是一種香氣很濃的香料,以放入水中沉下,故名。
溽暑——溽,(rù入),濕熱。溽暑,即又濕又熱的盛夏氣候。
呼晴——猶言喚晴。舊有鳥鳴可占晴雨之說。
侵曉——亦作“侵早”,天剛亮時。“侵”,近也。
宿雨——昨夜的雨。
吳門——原為蘇州的舊稱。作者為錢塘人,而錢塘原屬吳郡(為三吳之地),或以此稱“吳門”。
久作長安旅——即長期旅居長安。長安原漢、唐故都,此借指宋都汴京。意指長期作客京城的厭倦。
小戢二句——是說夢中回故鄉,劃著小船進了盛開荷花的塘湖。戢(jí集),與“檝”、“楫”通,劃船短漿。芙蓉,即荷花之別名。芙蓉浦,即荷花塘,此指杭州西湖。柳永《望海潮》有“十里荷花”語。
二、語譯全詞
上片:初陽風荷神姿
炎夏天氣又熱又潮,
為了消暑解悶,
只得求助沉香。
晨起,從鳥雀聲中得知:
一場夜雨初過,
今晨已見到了初陽。
多情的鳥兒偷窺檐下行人,
速傳急報雨過初晴之祥!
清圓的荷葉上留有晶瑩水珠,
經朝陽射照,
竟很快地蒸發一光;
陣陣清風徐來,
叢叢綠荷昂著頭,
隱隱吐著芬芳;
婀娜地舞著身姿,
但是,并不張揚!
下片:小楫輕舟歸夢
正當慨嘆“故鄉遙,何日去”時,
池荷引路帶我回到了久違的南方——
那碧波綠蓋的美好的江南啊,
一望無際的塘河浪浪滄滄;
不禁想起當初不該以一篇《汴都賦》,
從美麗的吳地擠進了繁華的京都廟堂;
居然成了一個飄零宦海的過客,
久久不得體面地還歸故鄉!
五月漁汛到來,人們忙著下湖打魚,
那里,是否還有惦念游子的漁郎?
頓覺自己依稀劃短漿、駕輕舟,
樂滋滋地、悠揚地在荷叢中穿航;
湖水粼粼,翠鳥亭亭,
芰荷隱隱地吐著芬芳;
她輕輕地搖曳身姿,
看去,并不張揚!
上一篇:《清代詩歌·施閏章·舟中立秋》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蘇軾·荔枝嘆》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