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題目中的“諷”是動詞,是“諷喻”的意思,特指下對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詞進行規勸;“諫”是名詞,指批評意見。文章通過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諷勸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說明了一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并要學會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
本文與其說是歷史故事,不如說是戰國時流傳的名人逸事。鄒忌其人其事,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也有所記載。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文剪裁巧妙、辭約意豐,最突出的是刻畫了兩個人物形象:一是鄒忌。作為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足智多謀、嫻于辭令又深諳君王心理的謀士。作為齊王的謀臣,他能從日常生活聯想到治理國家的大事,可謂忠于職守,勤于王事。在妻、妾、客的交口稱贊中,他沒有得意忘形,而是進行調查、比較,最后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弗如遠甚”。這說明他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頭腦冷靜,善于思考,觀察事物深入細致,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一旦考慮成熟,他毫不遲疑地向君主進諫,反映了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坦蕩胸懷。他的進諫,也不像戰國時期的說客那樣,靠夸夸其談、危言聳聽去游說國君,而是以耐人尋味的小事打動齊王,以己之受蔽推論到齊王之受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是齊威王。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買民心的重要,勇于聽取不同的意見。鄒忌當面說“王之蔽甚矣”,他不僅沒有生氣,而是聞過則喜,認為“善”,表示贊同,并且馬上付諸實施,分別制定了對進諫者的獎勵辦法。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根據人們對朝政的批評議論,興利除弊,進行大膽的政治改革。
除了人物塑造成功之外,本文的結構也很有特色。全文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是三層;“面刺”、“上書諫”、“謗譏于市朝”又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也是三層。這樣安排,文章顯得緊湊、嚴整而富于形式美。
應該說明的是,這篇課文所記述的未必全是事實,很可能是戰國時期流傳的名人逸事。所謂納諫能導致“戰勝于朝廷”的結果,在諸侯割據稱雄、以攻伐為賢的戰國時代,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作者善于觀察日常生活,從中提煉出有意義的主題;文字通俗生動,說服力強;文筆流暢而富有變化,充滿情趣等。這些特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上一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下一篇:鄭人買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