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近代詞》鑒賞
別稱長短句的我國詞的創作,自唐至宋已達到了高峰。在元代文壇,它同傳統詩文一樣不得不退出統治寶座,讓位于元曲。明代詞學雖有繼承,但無發展,且日趨凋敝。及至有清一代,它卻青春煥發,在文壇上斗艷爭奇,詞于是又呈中興的新氣象。這集中體現在作家迭出、詞派紛呈和詞集眾多上。葉恭綽《全清詞鈔》,入編詞人就達3196人;阿乃乾《清名家詞》初編,就刊印了著名詞人專集100種,其詞人之多,詞集之眾,大大超過了前代。
清詞的發展可分前期與后期兩個階段:
一、清詞前期
清代前期詞壇詞家輩出,名家名作迭現不窮,使得詞壇一片欣欣向榮。后世稱道的幾個詞人,幾乎都在清初就已成家立派。而且清初若干詩人也都善于填詞。著名的有王夫之、屈大均、龔鼎孳和宋琬、尤侗等人,都有專門詞集。吳偉業、王士禛等的詞作,在當世就已廣為傳誦。
江南詞人陳維崧,是一位博學多能的人才。他工詩善文,尤長填詞,詞作極富,達1600多首,集為《迦陵詞》。其詞風以豪放為主,接近蘇、辛,內容多寫身世感舊之情,也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由于他是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名陽羨,因稱其詞派為“陽羨派”。
與其同時的還有當行詞人納蘭性德。他以專門填詞名世,善用白描手法,直抒性情,自然流麗,甚為引人,詞風接近南唐后主。滿人佟世南、無錫詞人顧貞觀等,詞風近容若(納蘭性德之字),比較著名。
此時詞壇上更著名的是“浙西派”開山祖師朱彝尊。他是一位著名經學家,又是詩、文、詞兼勝的文學家,而在文壇上,以詞的影響最大。他曾利用家藏編篡了《詞綜》,名聲遠播。他倡導南宋姜、張詞派的“清空”、“優雅”詞風,以糾正元明以來的“浮靡猥雜”的不良風氣,取得重大成就。追隨其派的詞人眾多,有名的如李良言、沈岸登、李符等。此派后繼者成就最大的卻推厲鶚。他也是一位詩詞兼工的文學家,作品多表現閑情逸致,時有孤寂之感,詞風幽淡有加,而內容較為單薄。
二、清詞后期(含近代)
清代后期詞壇詞學繼續繁盛,出現了以常州詞人張惠言和周濟為代表的“常州詞派”。它以自己的詞學理論和創作實踐成就取代了浙派的詞壇統治地位,其影響超過浙派,直至近代。
盟主張惠言,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官翰林編修。他專治《周易》和《儀禮》,是一位嘉慶間著名經學家,也是善詞能文者,散文成就也很高,與惲敬同為“陽湖派”之首。但他的詞名更大,編有《詞選》和《茗柯詞》等集子。因其出身常州,故稱詞派為“常州派”。他作詞要求繼承與光大“詩、騷”比興之旨,提倡詞須“深美閎約”(張編《詞選序》)。因此,他的詞多沉厚,少空靈,詞旨隱而不顯。
后繼之主要代表周濟,比張惠言雖然晚出二十年,但其成就并不遜于張,并成為常州詞派重要詞學理論家。他論詞推重周邦彥,崇尚雅正,強調比興法,要求作詞“非寄托不入”,詞作者應為“見事多,識理透”,其詞“托意”要高。這些詞論,不僅對于清代詞壇曾經存在過的“陽羨派”的粗獷和“浙西派”的輕弱,起到了糾正作用,而且對近代詞的創作,也有不小的影響。后來的譚獻、王鵬運和朱孝臧等人,都成為近代詞壇上常州派的佼佼者。
不受常州詞風的約束,而自成家門的詞人,也不在少數。其中聞名于時者均有詞集傳世。如廷紀的《憶云詞》,其詞風近似納蘭性德;具有“浙派”余韻的郭麐的《靈芬館詞》和進入近代的蔣春霖《水云樓詞》,以及龔自珍等。
綜觀清代詞壇,我國詞學確有“中興”之概,不論作家或者作品數量,都大大超過元、明兩代。但究其內里和發展趨向,其虛假繁榮終于難掩詞之實質頹敗之勢,宋詞之盛恐已難繼矣。當然,中華詞學的真正中興,還待后世努力。
上一篇:《明代詩歌·何白·淮上歸興》鑒賞
下一篇:《明代詩歌與散曲》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