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更漏子》原文賞析
本意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唐五代時期,有許多詞牌不但表示一首詞的形式格律,而且又是它的題目。后來,由于作品的題材內容日益廣泛,作者越來越難以找到與所要表達的內容相符合的詞牌,因此往往在詞牌之下另標題目,以示旨意,而詞牌只表所用調式。王夫之的這首詞題作“本意”,則所循為唐五代詞牌即是題目的舊例?!陡┳印芬徽{,現存詞以溫庭筠為最早,共八首,見后蜀趙崇祚編《花間集》。該集還錄有韋莊、牛嶠、毛文錫、顧卓、孫光憲、毛熙震等人的同調之作。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詠更漏夜色,表現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的情緒。船山此詞則通過描寫秋宵景色,抒發作者關心現實、系念國事的感情,與前人所作有著極大的差別。
王夫之《更漏子》(斜月橫) 詞意
“斜月橫,疏星炯?!遍_篇二句寫夜空景色。西斜的月亮,橫在中天;稀疏的星斗,亮晶晶地閃耀著。時分已到深夜了。但作者并不是一覺醒來,翹首窗外而看到這幅景象的。聯系上下文,可以體會出,他壓根兒就沒有入睡。他從月出東山、滿天繁星的初夜,輾轉反側,一直捱到此時此刻。故明月運行,星移斗轉,夜空的每一個變化,都沒有逃過他的眼睛。夜色沉沉如水,難以煎熬,好不容易才到半夜,離天明還早得很呢。于是第三句順勢嘆道:“不道秋宵真永?!薄安坏馈保涣?。想不到秋夜真漫長啊!驚詫慨嘆的語氣,流露出對漫漫長夜無可奈何的情緒。下面三句:“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鞭D過頭來,交代作者長夜難眠?!办纭?,門上的插銷。此用作動詞“關閉”。眸未易扃,即難以入睡之意。這樣說來,上片前后顯然用了倒敘法,使詞意避免了平直。不曾合眼的詞人,不僅遙看空中的星月,而且諦聽著更漏緩慢清越的滴嗒聲。在寂靜的夜間,它使人倍增落寞之感。星光月色,銅壺漏聲,互相映發,緊扣題目,寫得很逼真傳神,使我們的眼前似乎活動著詞人秋夜欹枕、低回咨嗟的形象。他為什么不能入睡呢?詞給我們留下了懸念,引出下闋。
換頭再寫秋夜的自然環境。“霜葉墜,幽蟲絮?!苯涍^秋霜襲擊的枯葉,瑟瑟索索地飄墜下來,院落墻角的秋蟲,發出幽咽凄切的鳴叫聲,如泣如訴,絮絮叨叨。二句借助于人的聽覺,描繪出秋夜庭院中空寂凄涼的環境氣氛。它與上片的夜色漏聲交織在一起,所渲染成的客觀氛圍令人悲傷,難以忍受。百般無奈之際,詞人只好借酒澆愁。然而“薄酒何曾得醉”,心中的愁苦又怎能消除?詞人何以這樣憂端澒洞,悲傷沉痛呢?“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原來,他不是故作悲秋之態,而是凄涼寂寞的秋宵景色,觸發了他對國事的殷憂。眼前國勢衰微,自己系日無繩,回天乏力,雖少年壯心未改,亦空有一腔熱情而已。哀傷悲憤,蓋為此也。隨著夜色的加深,這種心情也不斷添濃?!包c點深”,既是抒情,表示夜深愁也深,又扣合題目,與上片“緩緩”、“泠泠”云云同以漏聲滴點為言,遙相呼應,很是自然靈動,婉曲多姿。
王夫之身處明朝衰落和滅亡,滿清建立和鞏固的歷史時期。他對朱明王朝一片丹心,期望它能起死回生,再度中興。這首《更漏子》借題發揮,既不離該題往往描寫刻畫秋夜景色、渲染凄涼冷寂之環境氣氛的“本意”,卻又將前人通常用以表現的“閨情”,翻作“天下事,少年心”的政治懷抱,極大地提高了此調的境界和意蘊。它自唐五代令詞出,但摒其婉麗綺靡,得其回環往復、曲折跌宕之妙,又能以剛健的骨力、勁直的氣格行乎其間,確實可謂善學前人者。
上一篇:《朱彝尊·春風裊娜》原文賞析
下一篇:《鄧廷楨·月華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