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錦雯·滿庭芳》原文賞析
九 日
墜葉敲窗,枯藤掃壁,西風吹老年華。自憐萍梗,歲歲客為家。又到重陽節也,從何覓,桑苧煎茶。空回首,畫溪云樹,都被亂峰遮。
天涯。搖落恨,況逢多病,觸緒堪嗟。任短衫塵涴,破帽欹斜。鎮日無人獨坐,幾辜負,綠醑黃花,疏欞外,淡煙殘照,腸斷欲棲鴉。
這是一首羈旅懷鄉之作,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詞人倦于游宦的心情。
發端兩句對仗,極寫秋景蕭瑟,又以“西風”一句補足上兩句意思并點明季節,一開始就給全詞籠罩上一種 涼的情調,三句中,“西風”句最為緊要,是觸發詞人感情,帶動全篇的重要一筆。這三句是說,“西風”吹落了葉兒,葉兒敲打著窗欞,西風吹枯了藤兒,藤兒橫掃著墻壁。“一年一度秋風緊”,在西風勁吹之中,韶光無情地飛逝過去,自己就象是西風中的墜葉枯藤,漸漸地進入老境,剩下的歲月已經不多了。作者把外界的景物和主觀的感情糅合得那么自然緊密,從而使讀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詞人心靈的顫動。四、五兩句,詞人聯系自己的身世,以賦的手法直敘客居他鄉之苦。“自憐”、“歲歲”四字,寫盡了客子寄居他鄉的凄涼景況。“萍梗”,浮萍與斷梗,因其隨水流而飄零,故詩詞中常用以比喻行蹤無定。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就有“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之句。按,錦雯自中進士后,曾先后在浙江于潛、山西洪洞(tóng)、河北廣宋等地做官,此二句正是他漂泊無定的仕宦生涯的真實寫照,而詞人對這種仕宦生涯的厭倦之意,在這兒也就不言自明了。因此,當重陽節到來的時候,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詞人首先想起的是故鄉重陽佳節“桑苧煎茶”的習俗。這種習俗,在詞人回憶起來是無限親切的,可是如今有家不得歸,當年的這種樂趣在異鄉是無法領略的,所以“從何覓”,語極沉痛,充分寫出了詞人無限的惆悵之情。那么,如何寄托思鄉之情呢?只有向家鄉所在的方向遙望了,可是,重重迭迭的山峰又擋住了視線,怎么看,也望不見畫溪的云樹啊! 這便是上片末句所表達的意思。一“空”字其味苦澀,把詞人的思鄉之情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畫溪,在宜興東南三十余里,為“荊溪十景”之一。相傳畫溪兩岸多朱藤花,與紅桃綠柳輝映如畫,故名 “畫溪”。歷代有不少文人來此游覽,并留下很多題詠。
換頭“天涯”,承上片四、五兩句而來,意脈清晰,構思周到。“搖落”三句再承“天涯”,具體敘寫抒發寄居異鄉之恨。“搖落”指草木凋零,見宋玉《九辯》,這里兼寓詞人際遇坎坷,年華漸老之意。歲華、年華都老,景況本已使人不堪,何況經常生病,怎不觸景生情呢! 此情此景,與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獨登臺”何異。苦悶如此,自然沒有心情去講究穿著打扮,而是“任短衫塵涴,破帽欹斜”。涴(wò),被泥土、油漬等玷污。破帽,暗用孟嘉重九登龍山落帽之事。欹(qī)斜,傾斜之意。兩句意為,任短衫沾滿塵土、污垢,任破帽斜戴頭上。于是,一個窮愁潦倒,心情抑郁的詞人形象,幾有呼之欲出之勢。緊接著,作者又重重添上了一筆: “鎮日無人獨坐,幾辜負,綠醑黃花。”重九登高,把酒賞菊,這本是生活中一件樂事,可如今呢,由于鄉愁重重壓在心頭,使詞人整天獨坐,無心把酒,更無心賞花。“幾辜負”三字,寫出了詞人辜負大好秋光的無限惋惜之情,透露了詞人此時極其寂寞無聊的心態。“綠醑”,即 “醽醁”,古代酒名。這里泛指美酒。歇拍三句,照應“鎮日”兩句,說明獨坐時間之長,至此無限鄉愁全都融化在黃昏時分的凄涼景物描寫之中。烏鴉有樹可棲,而人卻有家歸不得,對比之下,有人不如鴉之感,故云“腸斷”,是景語,也是情語。
全詞感情真摯,文字自然,且能熔情、景、事于一爐。寫尋常之景與尋常之情能感人至此,是不容易的。
上一篇:《吳激·滿庭芳》原文賞析
下一篇:《丁裔沆·滿庭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