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對月詠懷二首(賈雨村)》其一
其一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愁(1)?
悶來時斂額,先上玉人樓(2)。
其二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3)。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4)。
【注釋】
(1) “自顧”二句:自顧,即顧影自憐,自憐身世,古人常用來形容美人自憐或文人失意的心態(tài)。王安石《明妃曲》詩:“低徊顧影無顏色。”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佇立望故鄉(xiāng),顧影凄自憐。”此時的賈雨村是個寄居在姑蘇葫蘆廟內(nèi)的窮儒,他一心想要當官出人頭地,故有此嘆。誰堪,誰忍受得了。
(2) “悶來”二句:悶來時,愁悶時。斂額,收緊額頭,愁眉不展的樣子。先上玉人樓,指月光先照到美人樓。賈雨村看中隔壁甄士隱家的丫鬟姣杏,但“苦未逢時”,只好如此祝愿。玉人,美人,這里指姣杏。
(3) “時逢”二句:三五,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這里指八月十五中秋夜。團圓,指圓月,寓意親人團圓。滿把晴光,滿月(圓月)明亮的光芒。把,量詞,指滿月的光。護玉欄,圍護玉欄,即月光照耀玉欄。玉欄,白玉砌的欄桿,比喻貴人的住所。
(4) “天上”二句:一輪,指月亮(圓月)。捧出,比喻升起。北宋魏衍所編《后山集》云:宋太祖趙匡胤未做皇帝時,有一次夜宿田間,夢見一輪明月從海底冒出,頓時眼前變?yōu)楣饷魇澜纾摽谝髟仭拔措x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萬國明”,謂做皇帝之兆。萬國,四方,各地。賈雨村模仿于此,表達自命不凡、一心想要當大官的胸臆。
【譯文】
圓月當空又逢中秋,我在風前顧影自憐,窮途落魄依舊。誰能忍受這圓月下的憂愁?想起美人就是愁悶襲來時,我只有緊鎖了眉頭。圓月之光啊,請你先照到美人的樓閣!
又到了佳節(jié)中秋月圓之時,千家萬戶相聚團圓。圓月之光照耀著富貴人家的白玉欄桿。但等時來運轉(zhuǎn),我登榜發(fā)跡的那一天,不再蝸居破廟,人們都會刮目相看,就像天上才升起的一輪明月,世間千家萬戶都會仰頭觀看。
【鑒賞】
曹雪芹有虛無主義、宿命論思想,但是在他的頭腦中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思想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
賈雨村與甄士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物。甄家由富到窮,賈家由窮到富。賈雨村雖出身詩書仕宦之族,但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他一身一口,窮途落魄,寄居在姑蘇葫蘆廟,靠賣字作文度日。甄士隱過慣清閑生活,逗玩逗玩小女兒,在書房看看書,睡睡午覺,做做神仙夢。賈雨村過不慣清閑生活,積極謀求榮華富貴,他離家出外的目的就是“求取功名,再整基業(yè)”,在葫蘆廟內(nèi)想想美女,做做榮華富貴夢,而且“氣魄”大得很,竟把自己的蝸居落魄比作宋太祖趙匡胤未做皇帝時的境況。《對月詠懷二首》即是他的“言志”詩:第一首“詠”的是在窮途落魄中“懷”美女;第二首“詠”的是在看到中秋月圓、千家萬戶團圓時“懷”功名,當上大官,住上金瓦玉階府第,千家萬戶仰視他。他還同時作了一副對子:“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把自己比作一塊“美玉”,要得個好價錢,又比作一支“金釵”,等待時機高飛(高升)。這副對子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他向往榮華富貴的迫切心態(tài)。甄士隱不懂世故,不會奉承拍馬,更不會鉆營,連與岳父的關(guān)系也搞不好。賈雨村老于世故,奉承拍馬、看風使舵、投機鉆營等等都很精通,而且“門檻”精得很(門檻:吳語,指本領(lǐng)、竅門)。他先巧妙地接近甄士隱,可以在甄家吃吃酒水便飯,并得到甄士隱的大筆贈銀。后來“托了友力”,在巡鹽御史林如海家做起家教來,當了五歲林黛玉的啟蒙老師。老百姓碰到同姓人,往往會說一句詼諧話“五百年前是一家”。賈雨村為了攀附賈府榮國府,竟一本正經(jīng)拉到了“兩千年前是一家”,說賈姓“自東漢賈復(fù)以來,支派繁盛……若論榮國一枝,卻是同譜”。他央求林如海寫了薦書,確實攀附上了賈府,由賈政題奏,他如愿以償,自第一次考中當官被罷免后,復(fù)又謀了個應(yīng)天府候缺,歡天喜地上任去了。
賈雨村在甄士隱的資助下考上進士,升任知府,第一樁事是到葫蘆廟,將昔日“懷”的美人姣杏娶來做了二房。但官運不長,不到一年,因性情狡猾,表面上清正,暗地里貪酷,勾結(jié)“黑社會”(“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被革職罷官了。賈雨村攀附上賈府而復(fù)升,審理的第一案,乃是薛蟠強行買下英蓮、打死先買者馮公子的命案。他在了解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通天權(quán)勢及官官相護的情勢后,很識相地放薛蟠一馬,巧妙地了了公事,得到賈府王夫人等人的歡心。賈雨村在未發(fā)跡時是個投機鉆營、野心很大的角色,發(fā)跡為官后一路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因而幾度沉浮。賈雨村的為官過程還帶出了官場的腐朽黑暗。
通過賈雨村這個人物,我們可以看到曹雪芹思想中閃光的一面,那就是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思想。曹雪芹通過對社會全面而深入的觀察和切身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紅樓夢》,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建立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的現(xiàn)實主義、批判思想就特別可信。如果說在《紅樓夢》開卷第一回開宗明義時安排甄士隱,表明虛無主義、宿命論思想在全書中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位置,那么將賈雨村與甄士隱并列且著墨更多,表明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思想在全書中占據(jù)著更重要的地位。事實也是如此,如果把《紅樓夢》全書比作一棵大樹的話,那么以賈府為代表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是主干——這就是社會的現(xiàn)實,歷史的真實,也是現(xiàn)實主義、批判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可以想見,頭腦中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思想占主導(dǎo)地位的曹雪芹,如果由他自己來完成《紅樓夢》全書,在寫到賈府以大抄家、革職查辦為標志的全面衰亡敗落之后,絕不會再寫它的復(fù)興;對于賈雨村這個貪官污吏,在寫到他最后一次“沉”下去之后,也絕不會再寫他又一次“浮”上來。
上一篇:《古偈二則》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文章造化(惜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