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應芳·滿江紅》原文賞析
吳江阻風
怪底春風,要將我、船兒翻覆。行囊里,是群賢相贈、幾篇珠玉。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幸年來、阮籍慣窮途,無心哭。歸去也,瓶無粟。吟嘯處,居無竹。看造物,怎生安頓、老夫盤谷?第四橋邊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鷗宿。問客懷、那有許多愁?三千斛。
這首詞,由一次在吳江阻風的偶然事件引申出一生遭際的不幸,借題發揮,隨意傾訴,全詞情思激越,風格沉雄。
上片從“吳江阻風”寫起。“怪底”就是“怪得”,有“驚怪”或“疑怪”意。作者對這股風憤懣不平,可惱它為什么偏要把我的船兒掀翻?我不過是一個窮愁潦倒的書生,行囊里只有幾篇朋友相贈的詩文。下面兩句描繪江上風浪:“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江面風急,人在不停簸動的船里,望著風雨震撼著的青山,仿佛它也傾斜欲倒。白浪滔天,高過堤岸的屋脊。這一聯寫得逼真自然。對這場災難,作者始而恨怪,繼而冷蔑。他道:“幸年來、阮籍慣窮途,無心哭。”三國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時常任意駕車出游,見路盡途窮,就慟哭而歸。作者以阮籍自居,卻說自己歷盡人世艱難,已經習慣于窮途末路,所以也無心哭了。至此詞意已有了轉折,從吳江阻風過渡到自己的風雨人生。
下片向天發出質問:“歸去也,瓶無粟。吟嘯處,居無竹。看造物,怎生安頓、老夫盤谷?”“瓶”,古代盛水、盛米之器。“竹”,在古人詩中,往往象征著人格修養或精神支柱。杜甫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有環境惡劣,守身如玉的意思。“盤谷”(今河南濟源縣北),唐李愿隱居于此。韓愈曾著《送李愿歸盤谷序》。這時,作者放浪形骸,搔首問天:風雨覆舟,江湖寥落,我到哪兒去?回家,家中無米作炊。歸隱,林下無竹可倚。試問老天,你將怎么發付我?你給我安排怎樣一個“盤谷”?這幾句感情充沛,一氣呵成,是向命運的控訴。
吳江風浪小了,作者的情緒也漸漸平息:“第四橋邊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鷗宿。”“第四橋”即吳江縣城外的甘泉橋,唐高士陸龜蒙曾隱居于此。作者所憧憬的世界是無風無雨的大自然。但是思想上的亮光只閃爍了一瞬,詞人便又陷入現實的沉痛中:“問客懷、那有許多愁?三千斛。”他仍舊在吳江客中,他仍舊懷有千愁萬恨。長歌當哭,沉痛之極!
這首詞以通暢的語言,把三字、四字句聯成十一字、十二字句。象上片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還有下片第二句和結句,一氣貫下,如長河倒瀉。而在其中,又雜以渾然天成的三字句,象“無心哭”、“三千斛”和流轉如珠的過片排比句,讀來上口,回腸蕩氣,節奏時而急促,時而悠揚。又夾以俗語、白話,使文字活潑真切,如道家常。形象與陳述相間,情態多所變化,既有嚴肅的悲哀,又寓莊于諧,的是佳作。
上一篇:《沈宜修·滿庭芳》原文賞析
下一篇:《沈雄·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