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己·江城子》原文賞析
東園牡丹盛開,二三子邀余飲花下。酒酣,即席賦之
水南名品幾時栽?映池臺,待誰開?應為詩人、著意巧安排。調護正須宮樣錦,遮麗日,障飛埃。
曉風吹綻瑞云堆,怨春回,要詩催。醉墨淋漓,隨手灑瓊瑰。歸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來。
牡丹、酒、詩人,三者交歡,其樂融融,乃人間之勝事。詠牡丹,有謫仙人李白《清平調詞》三章光耀詩壇,不過,那是奉帝王之命,下筆總得有所顧忌。本詞寫得逍遙自在,人與花心扉互叩,親切晤談,家常味兒頗濃。
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牡丹,不以“國色天香”自矜,樸素,文靜,嫵媚,靈巧,略帶一點幽怨。她無意于宮廷、上苑,一心要為詩人開放?!爸馇砂才拧?,示其情深意篤,還會賣點小關子,耍點小調皮?!霸勾夯?,要詩催”,說她剛剛含著露珠、披著朝霞開放,就想到春將歸去,擔心不能長久地陪伴詩人,于是凄惋而熱烈地祈求:詩人啊,請用詩的精神揚我神彩,請用詩的甘霖葆我青春吧!當然,也有“撒嬌”的意味:假如沒有好詩,咱就開一半、留一半啦!純然是天真、嬌弱而自恃貌美的少女的口吻。
詩人亦是“情種”。開頭兩句設問:“幾時栽”?“待誰開”?分明是明知故問,得意得有點飄飄然。他就是要逗出牡丹的甜蜜蜜的表白——理應當為詩人著意梳妝、適時開放啊! (“應為詩人”句,既可讀作牡丹的心聲“理應是……”,又可讀作詩人的揣度“大概是……”,亦此亦彼,頓生許多情趣。)事實證明,牡丹等對了,等到了千金難易、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音。他不但善于“調護”,用華貴的宮錦為幄幕,遮灼照,障飛塵,保護牡丹的生長;而且更給予精神上的扶持,“醉墨淋漓,隨手灑瓊瑰”,以瑰麗的詩篇來滋養(yǎng)牡丹的品格、情操和神韻。
請注意,這里的牡丹和詩人,不能視為一般意義上的情侶,他們的關系有更為深廣的內涵。這是一種來自生活原野的生氣的交流,一種充實而有光輝的美的契合,一種自然淡泊的人生情趣的映照,一種智慧對于智慧的理解,一種才能對于才能的互補,一種漫漫征途上的手與手的攙扶,……概而言之,這是友誼的“詩”,這是經(jīng)緯人生的“縷”。
段成己為正大間進士。元初,世祖召為平陽儒學提舉,堅不赴任,與兄克己避地龍門山中。世事滄桑,人生去就,使他更熱切地尋覓著相知,呼喚著友誼。
他在牡丹身上找到了某種寄托。
他要與牡丹同住。故在本詞的結尾,戀戀不舍地吟誦道:“歸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來?!被ㄆ谟邢?,花魂不老,他不會感到寂寞無著的。況且,除“邀余飲花下”的“二三子”外,惜花、護花、看花的同志并不在少數(shù)。劉禹錫有言:“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人情雖有冷暖,但大抵上總是向著美好、向著純真的。當大伙兒都以“看花”為自豪,都神秘而親切地叩問花之消息的時候,春天還會遠去嗎?
上一篇:《顧春·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蔡珪·江城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