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虞美人》原文賞析
無風亦向朱闌舞,情為君王苦。烏江不渡為紅顏,忍使香魂無主獨東還? 春含古血看猶暖,巧作紅深淺。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喚奈虞何。
《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其名有取于項羽寵姬虞美人。雙調五十六字,四韻,上下片均為兩仄韻轉兩平韻,格調鏗鏘幽美。虞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常隨霸王出征。秦滅后,項羽和漢王劉邦爭奪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冬被劉邦大軍包圍于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一夜,他飲酒帳中,聞四面漢軍皆唱楚歌,自覺大勢已去,乃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相傳虞姬舞劍佐酒,并即席作《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拔劍自刎,以絕項王的后顧之憂。虞姬死后,項羽率八百騎連夜沖出垓下,但漢軍緊緊追擊,最后項羽退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面對滔滔東去的大江,慨嘆無顏過江再見江東父老,遂亦拔劍自刎。這故事是悲壯的,后人為紀念虞姬,便將一種挺拔秀麗的花命名為虞美人。此詞用調名本意,詠虞美人花,同時也就是詠虞姬,誦來別具韻味。
第一句“無風亦向朱闌舞”,以詠花起。為什么說她無風亦舞呢?因為,她是虞姬的化身,虞姬是善舞的,所以她的象征是“舞”。第二句“情為君王苦”,人、花一筆雙綰了。花兒之舞,仿佛虞姬正在為霸王的英雄末路而悲傷。下接兩句:“烏江不渡為紅顏,忍使香魂無主獨東還?”詞筆又轉到項羽一面: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呢?是因為他不忍心把虞姬的芳魂孤零零地撇在垓下呵!這純粹是想象之辭,雖然鑿空,卻妙。寫霸王對虞姬的眷戀,不是更顯出虞姬的可愛以及其犧牲精神的感人至深嗎?
下片前兩句又回到花和虞姬:“春含古血看猶暖,巧作紅深淺。”春天,虞美人花或深紅,或淺絳,一片暖色,好象是虞姬自刎時噴出的頸血所染成。最后兩句:“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喚奈虞何。”作者叮囑人們在花前不要唱楚歌,否則項羽又要呼喚“虞兮虞兮奈若何”了。這就與《史記·項羽本紀》所載“四面楚歌”的故事融合起來,非常貼切自然,且哀怨纏綿,余韻悠悠。
這首小令,寫得起伏宛轉、跌宕有致。全詞亦花亦人,亦景亦情,詠物詠史,打成一片,構成一個玲瓏剔透的立體結構,唱出了人、花、物、我今古不盡的幽情。
上一篇:《葉小鸞·虞美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董士錫·虞美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