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將歸舊山留別》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陳羽
相共游梁今獨還,故鄉搖落憶青山。
信陵死后無公子,徒向夷門學抱關。
陳羽是江東人,貞元八年(792)進士及第。這首詩是他及第以前的作品。唐代舉子在沒有及第之前,常常離開家鄉,在一些名都大邑行卷,尋求有學問有地位的著名人物的賞識和幫助。梁即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它是戰國時代魏國的都城,也是西漢時代梁孝王的苑囿——梁園所在地。陳羽游梁,希圖進取,可是并無所得,廢然返回故鄉,臨行之際,寫了這篇詩留別同游的朋友。
首句寫將歸,是敘事,然而又非單純的敘事。梁孝王愛好文學,招致了許多文士,住在梁園之中。過去游梁成為風氣,著名作家如枚乘、鄒陽、嚴忌、司馬相如等,都是梁園上客。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今天文土重游其地,已經沒有那樣的賢主人了。所以這句詩既是寫自己倦游將歸,也是抒發“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之感。次句寫思鄉,是上句的根源,同時點明時令。旅游無成,又逢秋日,回想故鄉青山,自己深有搖落之感。這搖落,既是指物,也以喻人,也就是“文章何處哭秋風”之意。
后兩句即景生情,轉到一個帶有本地風光的著名歷史故事。戰國時代,各國貴族有一種養士的風氣,即將各種各樣有一技之長的人羅致在門下。由于他們禮賢下士,所以上至有文韜武略的人,下至雞鳴狗盜之徒,都愿意來作客人。到了緊要關頭,也能得到這些客人的死力幫助。在許多養士的貴族之中,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尤其有名,稱為四公子,門下各有食客3000人。而信陵君由于對門客最為誠敬謙虛,所以聲望也最高。當時有一位老謀深算的策略家,名叫侯贏,因為不為人知,所以就在大梁城的夷門(城的東門)抱關(看守城門)。后來信陵君發現了他,尊為上客。侯贏多次考驗信陵君的誠意,他的態度始終如一,因此這位老人深為感激。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秦兵攻趙,形勢危急,魏王害怕秦國,不敢出兵救趙。這時,侯贏就為信陵君制定了一整套奪取兵權援救趙國的方案,結果,完全按照這位老策略家的計劃實現了。當信陵君出發到前線去的時候,侯贏因為衰老,不能同行,就自殺以激勵信陵君必勝的信念。這是古代一個典型的禮賢下士和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詩人在這里發生慨嘆,認為若是沒有像歷史上的信陵君這樣的賢公子,那么,就是有侯贏這樣滿腹奇謀的人,也學他抱關夷門,作個隱士,又能被誰發現呢?不過是空有本領而已。
陳羽所詠,雖屬隱士,但他本人是個文人,所以也是對文人懷才不遇的不平之鳴。
上一篇:元稹《寄詩》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