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圣謨
風號大樹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隨時旦莫①,不堪回首望菰蒲。
【注釋】
①策:拐杖。莫:同“暮”,傍晚。
【評說】
本詩選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項圣謨《風號大樹圖》題詩。
項圣謨的畫思想性特別強,極少明末清初畫壇上盛行的自娛風氣。明亡前,他的畫表現出對晚明統治者腐敗無能的不滿,其中有些作品就直接表現出水災以及民間疾苦,表達對百姓的深切同情。明亡后,他目睹清政權的掠奪屠戮,身歷全家流離他鄉,這無疑對他的思想影響極大。從此,他的畫作中更多地吐露出自己對滿清政權的憤恨和對家國江山的眷戀。《風號大樹圖》就是畫家在清初的作品之一,他以象征手法抒寫自己的情懷。寒風呼號,一株老樹,獨立寒秋,然而嚴寒并不能摧折它的腰桿,它仍是參天聳立,剛強不屈。正如詩所描繪的那樣,畫面正中一棵大樹,蒼勁挺直,樹下一位老者,拄杖而立,遠眺西山以及落日的余暉,似在低徊沉吟,若有所思。在蒼勁的古樹之下,人物顯得極為渺小,這樣奇特的構圖,已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和孤寂之感。畫家的一首題詩則強化了人們讀畫時的這一主觀感受,外界環境雖然如此蕭索冷寂,甚至不堪回首,面對凋殘的菰蒲,我還是拄杖獨立于風中,且隨旦暮變遷,作者悲憤沉郁的思想情感在這兒得到充分的展示。這幅畫及題詩可以說是畫家身處逆境的自我寫照。
上一篇:《題顧玉山三教小像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風號大樹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