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溫庭筠有很多寫行旅的好詩。如著名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就是在山中驛站寫的。有句云:“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這首《碧澗驛曉思》,是溫庭筠在荊襄或淮南山行,在一個名叫碧澗的溪水旁的山中驛站寫的。
詩是寫自己身處楚地水碧山青的天涯作客旅況的。在這個孤獨寂寞的山驛中,天快亮了,余香和殘燈伴著殘夢依稀,發現自己不是在故鄉,而還是在天涯楚地。作者不提故鄉,不提歸夢,只是寫月已落下,子規啼歇的江南山景,睜開眼睛,只看到熹微的晨光中,開滿庭院的山中野杏花。
詩名為“曉思”,但他只寫了旅人所過山驛的景色,抒發一種難以名狀言傳的淡淡哀愁。第一句:“香燈伴殘夢”,寫夢醒時,還有爐香和殘燈未滅,伴著夢景依稀。殘香和殘燈都是黎明床前景色。這種夢多指還鄉的夢,因此第二句說:“楚國在天涯”,就是說醒來自身依然是在楚國在天涯。李商隱有詩云:“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就是寫歸夢的。“楚國在天涯”也正是反映醒后的天涯羈旅哀思,正同他《細雨》詩:“楚客秋江上,蕭蕭故國情,”句意相似。后兩句是景。“月落子規歇”寫月巳西落,南方的子規鳥恰在月落時不叫了。這句不但寫出山中的特有景色,也可以看出旅人的曉思,是想到惱人的催歸鳥不叫了,子規雖不叫了,但說明鄉思依舊很深。第四句:“滿庭山杏花”,更是寫極美的使人沉醉的山景。這里是野杏花,可是在長安即溫庭筠的家鄉,也正是杏花時節,春色宜人,是新進士杏園春宴時。而溫庭筠多次應試被擯斥,不能游杏園,只有在天涯的山驛中偶然看到這不同于長安的杏花之美。這一句所反映的山景,實際上卻有著難言的不平之思。所以就詩講,句句不言“思”,而“思”在其中,正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于言外。”足與他的《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媲美了。
詩的前兩句,是寫殘夢依稀,天涯之感乍起的較淺層次。后兩句從殘夢拓開,但寄情于子規,驚心于在山野的杏花,就進入了詩人感興中的最深層次了。張籍《哭孟寂》詩:“慈恩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風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哀悼進士孟寂不幸短命,是用杏花零落作象征,山杏花和長安杏花卻是黯然魂銷的對比。溫庭筠在他的《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知有杏園無處到,馬前惆悵滿枝紅。”則是明白說出,不如這首絕句的意在前外了。
上一篇:許渾《紫藤》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司馬扎《宮怨》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