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妃子黛玉·問菊(第三十八回)
【原文】
欲訊秋情眾莫知①,喃喃負手扣東籬②。
孤標傲世偕誰隱③?一樣花開為底遲④?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⑤?
【注解】
①秋情:即中間兩聯所問到的那種思想情懷。因“眾莫知”而唯有菊可認作知己,故問之。
②喃喃:不停地低聲說話。負手:把兩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樣子。扣:詢問。東籬:指代菊。
③孤標:孤高的品格。標,標格。偕:同……一起。
④為底:為什么,為何。
⑤解語:能說話。在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
【背景】
在黛玉的三首詠菊詩中,寫得新穎別致,并最能代表其個性的是這一首。按理說,這一首應該評為詠菊詩中的第一,李紈卻把它評為第二。
【賞析】
在這首詩中,輕俗傲世,花開獨遲,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無塵的品格性情。“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吟》中說的“風刀霜劍”嗎?榮府內種種惡濁的現象形成有形無形的刺激,使這個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鴻歸蛩病”映襯出她苦悶彷徨的心情。對黛玉來說,舉世可談者只有寶玉一人,然而礙于“禮教之大防”,又何曾有痛痛快快地暢敘衷曲的時候?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這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與其說是有趣的訊問,莫如說是憤懣的控訴。全詩除首聯之外,頷聯、頸聯、尾聯全為問句,問得巧妙,正如湘云說:“真把個菊花問得無言可對。”
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東籬之下的菊花發問,其實是暗喻自己寄人籬下,缺少知音。
【鏈接】
黃遵憲評《紅樓夢》
《紅樓夢》乃開天辟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當與日月爭光,萬古不磨者。
蔡元培評《紅樓夢》
《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漢族名士仕清者離痛惜之意。
上一篇:紅樓夢《瀟湘妃子黛玉·菊夢(第三十八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真真國女兒詩(第五十二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