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幻境對聯(第一回)
【原文】
假作真時真亦假①,無為有處有還無②。
【注解】
①作:當作。此句意思是說:當把假的當作真的時,真的也就成了假的。
②為:成為。此句意思是說:當把沒有的當作有時,有的也就成為沒有。
【背景】
甄士隱炎夏“于書房閑坐,手倦拋書,伏幾盹睡”,夢見一僧一道攜“通靈寶玉”下凡,上前搭話,請一見此玉。士隱接了看時,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后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就強從手中奪了去,和那道人竟過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書四字,乃是“太虛幻境”,牌坊兩邊就寫著這副對聯。
【賞析】
甄士隱夢中所見的這副對聯,在第五回“賈寶玉神游太虛境”時再次出現過。兩次出現是特意強調,同時也借此點出甄士隱的遭遇和歸宿便是賈寶玉一生命運的縮影。
對聯的字面意思很直白:當把假的當作真的時,真的也就成了假的。當把沒有的當作有的時,有的也就成為沒有。但它要表達的真意就像“太虛幻境”一樣十分玄妙,充滿著哲學的意味,其隱含的意思是:社會上的人們慕富厭貧,為名為利,勞力勞心,強爭苦奪,就是把假的誤認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當成了假的;把虛無誤認為是實有,把實有反而當成虛無。
作者并不是要通過其著作來宣揚宗教教義,佛道的虛無與哲思只是曹雪芹批判否定他所厭惡的那個社會現實的理論武器。對書中諸多帶有虛無色彩的說教,我們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清楚的認識,否則就很難理解作者為何會竭盡一腔心血來寫這樣一部著作了。我們讀《紅樓夢》,主要應該看到作者所描繪的那個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和眾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用高度概括的哲理詩的語言,提醒大家讀本書要辨清什么是真的、有的,什么是假的、無的,這樣才不至于惑于假象而迷失真意。小說中借“假語”、“荒唐言”將政治背景的“真事隱去”,用意是為了避免文字之禍。如說曾“接駕四次”的江南甄家也與賈府一樣,有一個容貌、性情相同的寶玉,后來甄家也像賈府一樣被抄了家,這些都是作者故意以“甄”亂“賈”,以假作真。
佛教和道教是來歷不同的兩種宗教。曹雪芹有意讓和尚與道士同行,明顯地帶有調侃的意味;同時他又用了“太虛”、“茫茫”、“渺渺”字樣,就明明告訴讀者這是憑空虛擬的“假語村言”。
對此,王希廉在《紅樓夢總評》中說:“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數意,則甄寶玉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
上一篇:紅樓夢《四時即事四首(第二十三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孽海情天聯語(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