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之謙
寂寂江城夜向闌,西風(fēng)吹雁叫云端。
一聲遠過南樓去,月滿碧天秋水寒。
這首詩描寫秋夜的寧靜以及詩人在這般情境中略感凄清、寂寞卻終究開朗、豁展的情懷。古人詠秋夕、秋夜之詩可謂多矣,或則嘆羈旅之畸零,或則感時序之寥落,或則悲年華之遲暮,或則怨家國之難歸,關(guān)山之遠隔……曹之謙這首絕句,不悲不嘆,不哀不怨,一反詩家之陳套,眾詩之常態(tài),頗有唐人之風(fēng)致,達人之襟懷。
寂寥的江城,夜色沉沉;星斗闌干,夤宵漸深。此刻,詩人忽然聽到窗外傳來雁唳聲聲。聽著,聽著,雁聲漸漸遠去,他緩步推門出外一望:只見一輪滿月高掛碧天,一江秋水正在月色下閃著寒光。
這就是詩人用他簡約的樂章為讀者展現(xiàn)的一幅江城雁唳圖,像一幀淡雅的水墨山水畫,其中沒有詩人的身影出現(xiàn),也沒有作者心曲的表露,但如同一切成功的佳作,字字行行都浸透著創(chuàng)作者的主體情緒:“寂寂江城”正是詩人寂寂情懷的物化和外射,而西風(fēng)中的雁唳也隱含著詩人感時易序的憂悒,然而碧空滿月以及閃爍千里的寒光秋水的寥廓境界也正映現(xiàn)著詩人胸襟懷抱的曠逸和遼遠,詩人能把這一爽闊的自然畫面攝入他的視野并熔鑄為詩的境界,正表明詩人在極易產(chǎn)生悲思憂緒的秋夜他卻擁有一個爽朗而開闊的內(nèi)心世界。
另外,這首詩在寫法上采用了對立意象互相反襯的手法,即以無聲與有聲,有聲與無聲交互比襯:“江城寂寂”襯托出雁唳的凄情,而雁唳的音響更反襯出江城的岑寂。而結(jié)句所呈現(xiàn)的寧靜爽豁的境界,又是在憂悒凄惻的雁唳遠去之后出現(xiàn),更顯得明徹寥闊,這實際也是一種對立意象的交替和反襯。
上一篇:牟巘五《溪邊釣船》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秉忠《溪上》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