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鸛雀樓
高樓懷古動悲歌,
鸛雀今無野燕過。
樹隔五陵秋色早,
水連三晉夕陽多。
【前解】
相傳舊是鸛雀,今來乃見野燕,因而不覺悲從中動,歌達(dá)于外也。細(xì)思當(dāng)時初建此樓,取名鸛雀,人物何等人物!意思何等意思!迨于今日,飛飛野燕,前人亦不知后,后人亦不知前,抑豈惟一樓而已!雖北望五陵,西望三晉,秋色亦既如此,夕陽又能幾何?真是古古今今,大抵如斯,不哭不能,欲哭無謂也。
漁人遺火成寒燒,
牧笛吹風(fēng)起夜波。
十載重來值搖落,
天涯歸計(jì)欲如何。
【后解】
此后解,妙于“十載重來”四字寫感;“欲如何”三字寫悟。如此,方是真正感,方是真正悟,不是他時他人,傳聞異辭之感,付之無奈之悟而已也。言在十載以前,此地此樓,是身親見,繁華生聚,豈可悉數(shù)?曾幾何時,而肘腋之側(cè),失在不意,堤穿河潰,水蠹廈傾,遂一至此!此譬如漁人牧子,遺火吹風(fēng),人何足防,事何足說。然而燎原烘天,浪高過閣,其伏至微,其發(fā)至鉅。然則人生世間,轉(zhuǎn)眼不測,成家立業(yè),果欲幾年也?
上一篇:金圣嘆《河中陪節(jié)度游河亭》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法華寺上方》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