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 五、《金陵十二釵副冊》判詞(警幻仙姑) 英蓮》根并荷花一莖青(1),平生遭際實堪傷(2)。
根并荷花一莖青(1),平生遭際實堪傷(2)。
自從兩地生孤木(3),致使香魂返故鄉(4)。
【注釋】
(1) “根并”句:荷花謝后生蓮子,荷花、蓮子同生于一條莖上,暗示英蓮。一莖青,結了蓮子的荷蓮通體青綠色,象征少女英蓮清純秀麗。
(2) “平生”句:英蓮幼年時被拐騙,十二三歲時又被販賣,落入薛蟠之手,一生遭遇悲慘。平生,有生以來,這里指一生。遭際,遭遇。實堪傷,實在令人悲傷。
(3) “自從”句:兩地即兩個“土”,孤木即“木”偏旁,暗示“桂”字,指薛蟠之妻夏金桂。
(4) “致使”句:判詞預示英蓮(香菱)被夏金桂折磨致死,高鶚續書寫她難產而死。香魂,古代稱美女死后的靈魂為“香魂”,這里指香菱的靈魂。
【譯文】
英蓮(香菱)這個女孩兒,出落得荷蓮般清純秀麗,但一生的遭遇實在令人悲傷。自從夏金桂嫁到薛家后,她受盡欺壓折磨而死,最后只有一縷香魂回到故鄉。
【鑒賞】
英蓮(香菱)一生命運悲慘,高鶚在續書中違背曹雪芹的原意,淡化了香菱命運的悲劇性
英蓮是被錄入太虛幻境《金陵十二釵副冊》的,關于她的圖畫與判詞,預示她的命運走向及最后結局十分悲慘。小小年齡被拐騙,落入人販子手中,是她悲劇命運的開始;十二三歲又被販賣,落入薛蟠之手,是她悲劇命運的繼續。薛蟠是何等樣人?紈绔、放蕩、惡霸型公子,十二三歲的少女落入他的手掌,成為他的侍妾,會遭怎樣的罪?受怎樣的苦?曹雪芹雖然未予揭示,但是有判詞預示,英蓮,即香菱遭的罪、受的苦“鐵證如山”。“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是她悲劇命運的升級,亦即結局。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自從薛蟠娶了“河東吼”夏金桂為正室后,香菱受夏金桂的欺壓折磨而死。曹雪芹將筆墨轉到直接、正面描寫大觀園眾多女子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上來,對于香菱受夏金桂的欺壓折磨已著手描寫了,那是在《紅樓夢》第八十回。夏金桂嫁給薛蟠不久便露出了“河東吼”本性,她“試著一步緊似一步”要做當家的奶奶,拿出威風來壓住丈夫、婆婆、小姑,更想要滅掉香菱。她的手段比當初王熙鳳折磨尤二姐還要勝過幾分:一方面設計使薛蟠尋香菱的晦氣,打罵香菱,薛蟠有次竟至于抓起門閂,“不容分說便劈頭劈臉渾身亂打起來”;一方面親自惡作劇折磨香菱,晚上要香菱到她房中打地鋪睡覺,叫她倒茶、捶腿,“如是者一夜七八次,總不使其安逸穩臥片時”。香菱過的是“實堪傷”的日子,加上先前“在薛蟠房中幾年”(此句可代未予揭示的內容),導致“氣怒傷感,內外折挫不堪,竟釀成干血癆之癥。日漸羸瘦,飲食懶進,請醫服藥不效驗”。
《紅樓夢》第八十回之后,曹雪芹謝幕了。根據《副冊》上的判詞預示,我們可以想見,如果曹雪芹本人完成全書,香菱患上干血癆癥是不會好了,并在病中照樣受到夏金桂的刁難折磨,加重傷感情緒,加重病情,直至悲慘地死去。高鶚續書沒有按照《副冊》上的判詞進行:(一)香菱并未死于干血癆癥,起死回生又活過來了;(二)夏金桂企圖毒死香菱,陰差陽錯拿錯杯子毒死了自己;(三)薛姨媽做主,“便把香菱與薛蟠為正室”。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隱、賈雨村歸結《紅樓夢》,甄士隱(已經修道成仙)說到:小女英蓮幼時遭劫,后歸薛姓,現在“難產完劫,遺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時正是塵緣脫盡之時”。甄士隱把女兒接引到太虛幻境,交給了警幻仙姑。高鶚在續書中對香菱后來命運與結局的安排,顯然是違背曹雪芹的原意的,淡化了香菱命運的悲劇性。
上一篇:《紫菱洲歌(寶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葬花吟(黛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