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頭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又題為《閨意——獻張水部》。張水部即水部郎中的張籍。就詩本體而論,確是一首語妙意佳的閨意詩。
詩寫新婚夫婦拜見父母前,新娘惴然不安的心情。“洞房昨夜停紅燭”,“洞房”已提示了是新婚,“昨夜”,說明寫的是“今晨”。“停紅燭”是安置紅燭。由此可見紅燭高燒,通宵煌然,到曉未熄。新娘最耽心的卻是次日見公婆不知能否獲得歡心。因此她天不亮就起身了,所以稱“待曉”。她考慮給公婆的第一印象自然是自己的容貌、舉止、禮儀等。容貌本天成,裝飾在人為。要能取悅于人,則修飾的濃淡、雅俗、莊媚等,都取決于客體的審美觀與鑒賞水平。新娘在紅燭光照下著意打扮,她知道不能憑主觀的好惡或已往的習慣,甚至社會上流行的樣式去做,一定要投合公婆的眼光才算上乘。最了解公婆的觀點和心理的,莫過于他們的兒子了,于是“妝罷低頭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僅取“畫眉”一端,概及衣飾及脂粉等方面;這里的“入時”主要在于公婆的審美觀。她的“低頭”,羞澀之情立現;她的“低聲”,不安之心難掩。這首詩把新娘的心理確是刻畫得微及毫巔,且維妙維肖。
朱慶余寫這首詩給張籍,是因了“近試”,不知主考官的好惡如何,以此作為試探。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張籍得到這首詩,寫了《酬朱慶余》為答:“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采用同樣的表達方式肯定了朱慶余作品的價值。《全唐詩話》說:“慶余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索慶余新舊篇二十六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遂登科。慶余作《閨意》一篇以獻。籍酬之云云。由是朱之詩名流于海內矣。”
從上述可見,詩的本體意為閨意,比喻義為文意,同時也產生出引申義,即給人以“入境問俗”——了解環境才能適應環境,了解對象才能投合對方的哲理啟示。唐代王建的《新嫁娘詞》“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從哲理性角度看,和朱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贈戶長史·[唐]周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連日與王忠玉、張全翁游西湖(節選)·[宋]蘇軾》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