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題賈寶玉續《莊子》文后詩》林黛玉
林黛玉
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
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丑語怪他人!
賈寶玉趁著酒興續完《南華經》外篇《胠篋》之后,便擲筆就寢,直至天明方醒。他起身到上房梳洗之際,正巧黛玉進來,“見寶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書看,可巧翻出昨兒的《莊子》來,看至所續之處,不覺又氣又笑,不禁也提筆續”了這首絕句。
這首詩是黛玉的隨意即興之作,但也頗能表現她的個性和她與寶玉的關系:在親昵的戲謔中對他的這位知音予以揶揄和譏諷。她明知是寶玉所作,卻故意設問“無端弄筆是何人”,這本身就具有開玩笑的性質,而“無端”二字就包含了不以為然的否定,為后文的譏誚埋下了伏筆。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寶玉這樣亂發揮《莊子》文義,簡直把那些解釋《莊子》一書者的聲譽也給糟踏了。《莊子因》乃清代康熙時林云銘所著,是一本解釋《莊子》的書,作者以此書泛指一切解釋《莊子》的書,暗諷賈寶玉的續作敗壞了《莊子》譯釋者的聲譽。后人不知“莊子因”為何物,以為“因”是錯字,遂改之為“莊子文”(如程乙本),這在音韻上既不為一個韻部(“人”與“文”不押韻),又是一個多余的重復(“莊子”與“文”相連,“文”字簡直是蛇足)。另外程乙本把“作踐”改為“剿襲”也不妥當,因寶玉是明續而不是暗偷,故不能稱“剿襲”。第三四句乃是這首詩的關鍵所在。黛玉知道:寶玉是從《莊子》思想中尋求解脫的——不論那一方面都應棄絕不顧,才能怡然自得,這雖是出于一時的憤激,但畢竟還是皂白不分、是非不明之言。黛玉說他“無見識”,是指他不能知人,因為他把自己混同于釵、襲,都說成是“張其羅而穴其隧”、“迷眩纏陷天下”,這正證明他自己才是受到別人羅穴的“迷眩纏陷”而不能自拔,說出這樣“丑語”來的人,正應該知道“自悔”才是。小說作者曹雪芹讓黛玉出來反駁,正是為黛玉作必要的洗刷,因為黛玉與釵、花、麝是不能等同的。
上一篇:《題帕絕句三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骰子酒令四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