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詩以拗峭險側的風格著稱于晚唐詩壇,而《秋夕》卻是典型的清婉平麗之作,代表了他的另一種詩風。
詩人巧妙地選取了一個宮女秋夜乘涼的情景,含蓄地反映出她們宮中生活的寂寞、無聊與苦悶。短短四句二十八字,用白描的手法給讀者展示了封建帝王后宮的一個側面:乳白色的蠟燭在秋夜里發出寒光,冷冷地映照著繪畫的屏風,一個孤單的宮女正揮動著輕巧的團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夜深了,皇宮里的石階上,夜色清涼如水,可她仍無睡意,依然坐在石階上,仰望著天河兩旁的牛郎星和織女星。
詩人對這個封建帝王的后宮,首先是涂抹上冷色,無論是“銀燭”、“秋光”、“冷畫屏”,還是天階上的夜色,都會給人們帶來絲絲寒意。“涼如水”三字,又使這種冷色更推進了一層。然而在這種冷色之上,詩人一反常理,沒有賦于黯淡的色彩,而是盡力表現其亮度。如銀的燭光、如水的夜色、繪畫的屏風以及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螢,無一不具光澤。在這清涼而明麗的夜色之中,人們應當盡情地賞玩,心情輕松、暢快。可詩人并沒有寫這些,而是獨具匠心地選取了宮女的兩個動作。其一是拿著輕巧的團扇去撲打流螢。詩中的小扇語義雙關。古樂府歌辭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詞是:“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詩相傳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見棄,比君恩之中斷。而杜牧詩中的“輕羅小扇”也正象征著宮女被遺棄的命運。正因如此,在秋夜中,月光下,這個宮女無事可做,伴隨她的是連綿不斷的寂寞和無聊,沒有一絲一毫的輕松與快樂,只好以撲打流螢消磨時光。
詩的絕妙處更在宮女的第二種動態:“坐看牽牛織女星。”詩人以準確、含蓄的筆墨,揭示出宮女的內心世界。織女嫁于牽牛,每年七夕可以相會。這個宮女久久地仰望著這對默默含情的牛郎、織女星,對他們的真摯愛情非常向往。然而她那不幸的身世又注定了美好的愿望一個一個破滅,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望著天上那一對情人。詩人通過這一動態描寫,不露痕跡地表達了深閉宮廷的宮女對自由的愛情生活的渴望,含蓄而有韻致。這個宮女的內心世界是極其復雜的:寂寞、無聊、孤獨、凄涼等等交織在一起,她有希望,然而更多的是失望以至絕望。這與清涼而明麗的夜色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夜有冷色,也有亮度,而人僅有冷色,絕無亮度,夜色的清麗正好反襯出宮女內心的灰暗。詩的極為成功之處也正是將那深深的哀怨融化于這清麗的夜色之中,并激發無數讀者的同情與思索。沈德潛《唐詩別裁》所謂“遠韻遠神”,正是對這首詩的最恰當的評語。
上一篇:《碩人·《詩經·衛風》》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秋閨思(二首)·唐·張仲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