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溪亭〕臨水的亭臺。此為作者飲酒的所在。〔沉醉〕喝酒大醉。〔藕花〕荷花。
作為“婉約派”詞宗的李清照的詞,以清新含蓄別致見長。從這首《如夢令》不難窺見其風格特色。李清照自幼性格活潑,熱愛生活,珍視友情,經常同一些女友聚會在一起,或飲酒賦詩,或到郊外游玩。這首詞是寫她在少女時代的一天,同女友們到郊外游玩,日暮歸舟的情景,表現了無比歡快的情緒和熱愛生活的感情。
“常記”二字起筆輕松自然,仿佛是在敘述難忘的往事,不知不覺地把讀者引導到她所創造的意境中去。“溪亭”,指明了飲酒作興的處所,“日暮”是指時間,她們幾個女友在溪亭開懷暢飲,興奮異常,到日暮時還興猶未盡,留連忘返。這兩句既寫出了她們郊外游玩的歡愉心情,又為下邊的波瀾曲折做了必要的鋪墊。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兩句,使詞的意境出現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曲折。她們喝得醉眼朦朧,歸程中迷失了方向,未免有點讓人提心吊膽。但詞作者并沒有讓讀者掃興。她們是誤入“藕花深處”,從而使這種曲折又構成了新的意境:在蒼茫的暮色中嬌美動人的荷花與幾個劃船的少女互相映照,仍給人以美感享受。
“爭渡”的疊用,從結構上看是詞格的要求,而從內含上看則是寫出了幾個少女急于擺脫“藕花”的羈絆,找到“歸路”的焦灼心情。“驚起一灘鷗鷺”與“爭渡”相呼應,寫出了“爭渡”的喧鬧景象。“爭渡”,著力表現的是劃船的動作與心情,“驚起”則著力渲染了你吆我喊,前呼后應的喧鬧聲。所取角度不同,但都有助于表現這幾個天真活潑的少女的性格和她們帶有幾分焦灼,又帶有幾分喜悅的心理世界。
這個小令雖尺幅短小,但情真意篤,曲折多姿。作者不追求華麗的詞藻,不堆砌故實,只憑白描手法,淺俗的語言,就創造了饒有情韻的意境,輕巧尖新,清麗俊朗,姿態百出。
上一篇:《圓圓曲·清·吳偉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如夢令·清·吳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