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 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 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 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 為他人作嫁衣裳!
〔壓金線〕用金線刺繡;壓,手指按住,刺繡的一種手法。
這首詩用比興手法而蘊含豐富,以貧女獨白而動人以情,實為千古傳誦之名篇。通篇都是未嫁貧女在傾訴傷感而抑郁的心曲,實則內蘊著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觸。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獨白從姑娘的家常衣著說起,說自己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布為衣,沒有見過綾羅綢緞;已是待嫁之年,心想找個好媒人說親,可是想到世人只重富貴不重品格,人們是不會看重我這貧家之女的,因此越發增加傷感了。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這里的“憐”與“愛”為同義詞。兩句是說,有誰欣賞不同流俗的格調,又有誰與貧女共愛儉樸的梳妝呢?這樣的說法,和前面所說世人只重富貴不重品格相聯系起來,顯得環環緊扣,步步深入,激起讀者對“貧女”的無限同情。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备矣谧钥涞氖牵浑p巧手針線出眾;而決不迎合流俗,把雙眉畫得長長的去與人爭妍斗麗。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個人的親事茫然無望,卻每天仍壓線刺繡,不停地為別的女兒做出嫁的衣裳! 年復一年,針針刺痛著自家哀傷而孤寂的心靈!
獨白雖止,紙短情長,貧女憂郁哀傷的形象默然兀立在讀者面前,令人感嘆!啟人深思。
詩人刻畫貧女形象,主要依靠她自己的獨白,即通過心理刻畫來完成,語言有口語化、個性化的色彩,自傷自嘆,傾訴衷腸,而末句那深沉哀傷的慨嘆,又賦予全詩以更廣的社會意義。
沈德潛說這首詩“語語為貧女寫照”(《唐詩別裁》卷十六),可謂一語道破了詩的真諦。哀怨沉郁的詩情,表達了封建社會貧寒的知識分子不為世用的憤懣和不平。
上一篇:《豫章行苦相篇·晉·傅玄》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采蓮曲·唐·王昌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