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
槿花朝開暮還墜, 妾身與花寧獨異?
憶昔相逢俱少年, 兩情未許誰最先。
感君綢繆逐君去, 成君家計良苦辛。
人事反復那能知, 讒言入耳須臾離。
嫁時羅衣羞更著, 如今始悟君難托。
君難托, 妾亦不忘舊時約。
這是一首寓意頗深的棄婦吟。從詩歌本身的思想內容看,纏綿悱側,哀怨幽深。
詩的前兩句用了比興的手法和反問的語氣,加強棄婦對自身價值的悲嘆。棄婦把自己比做木槿花,說木槿花雖好,但朝開夕落,生命歷程如此短暫,而自己與郎君的愛情也是這么短暫,與木槿花的朝開暮墜又有什么區別?接著詩人以棄婦的口吻敘述了初戀時的幸福甜蜜的生活。“憶昔相逢俱少年,兩情未許誰最先?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苦辛。”把一對少男少女一見鐘情的情景逼真地刻畫出來,他們卿卿我我,信誓旦旦,兩情長久,朝朝暮暮,海枯石爛,永不變心。這位癡情的女子便跟隨郎君而去,操勞持家,費盡辛苦而無怨言,因為愛情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正當她苦中有樂,沉浸在愛情幸福之中的時候,一張休書飛到了她的面前,“人事反復那能知,讒言入耳須臾離”。她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不合乎婦道的地方,她不明白丈夫何以突然變得如此冷酷無情。大概因為她的賢惠遭人妒嫉,丈夫聽信了小人的讒言,中傷的惡語,才狠心地逼她馬上離開灑滿了她汗水的這個家。她在痛定思痛之后才清醒地認識到:“如今始悟君難托。”
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心理是本詩的重要藝術特征。詩人不僅揭示了初戀青年隱秘心理,而且繪聲繪色地傳達了他們愛情幸福的感受,“嫁時羅衣羞更著”一句,則細膩逼真地描畫出棄婦內心無限灼痛之情。古代女子被丈夫休棄,被社會認為是極不光彩的事,何況棄婦認為自己是遭讒言陷害,丈夫不念往日的恩愛,不分是非真假便離異,真是冷酷無情、反復無常之人。她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認清丈夫的真面目,被一時的感情欺騙,因此,現在收拾自己的衣物啟程回娘家時,再穿嫁時的羅衣會使人分外羞愧了。但詩的結尾又用“妾亦不忘舊時約”收住,以表白棄婦的無辜,更增強了這首詩的感傷色彩。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婦女總是把男子作為終身的依靠,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丈夫,但男子卻可以三妻四妾,把婦女當玩物,始亂終棄,因而棄婦的題材在古代詩歌中并不少見。《君難托》這首詩雖然也是寫棄婦的哀怨,但不能排斥詩人寄慨于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感君綢繆逐君去,成君家計良苦辛”一句,也可以視為王安石在行將就木前的痛苦心聲,表達了他忠君、憂民的赤膽忠心,矢志不渝,他為變法改革兩次罷相,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國君,往往聽信小人讒言,是難以信賴的。這就是“君難托”的意蘊。
上一篇:《鳳凰臺上憶吹簫 殘燈·清·賀雙卿》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圓圓曲·清·吳偉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