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賀雙卿
已暗忘吹,欲明誰剔,向儂無焰如螢。聽土階寒雨,滴破殘更。獨自懨懨耿耿,難斷處,也忒多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
星星,漸微不動,還望你淹煎,有個花生。勝野塘風亂,搖曳漁燈。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減何曾!相看久,朦朧成睡,睡去還驚。
賀雙卿的這一首殘燈詞,把一盞半明不滅的燈寫活了,也把自己凄慘的身世寫透了。真是字字句句,浸透著一個封建社會中受盡壓迫的女子的血和淚!
孤燈一盞,已是奄奄一息。說是已經滅了吧,它還發出一星半點光亮;說是還亮著吧,它很快就要熄滅。“已暗忘吹,欲明誰剔”正活脫脫地寫出了這樣一種情狀。“向儂無焰如螢”是說孤燈與詞人兩相伴依,燈光已如螢火一般了。在這開頭幾句里,我們可以見到這樣兩個藝術形象,一個是殘燈,一個是苦命的詞人。燈的生命行將結束,人的命運也十分悲慘。這兩個形象相互襯托,加強了詞作帶給讀者的悲涼的氣氛。接下去作者暫時放棄了對燈的正面描繪,而從女主人公的思維著手,寫她在殘燈下的動作和思想。她在聽:屋前土階上寒雨滴瀝,一直滴到天明。她在想:這盞燈還掙扎著發出這一點光亮,微微跳動,不肯熄滅,也真是太多情了,瞧它燈油已盡,燈芯未冷,它是為的陪伴我孤獨的雙卿啊!屋前土階上寒雨滴瀝,以聲音來和畫面相襯,既加深了夜晚環境的孤寂凄冷,加深了讀者的感受,又表示女主人公心事重重、思緒紛紛而又幾乎一夜未眠的情狀。而對殘燈的思索,稱贊它的多情,則又更進一步表明女詞人環境的險惡和孤獨。本來是一盞將滅的燈,她卻把它看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獨自掙扎著在寒夜里來陪伴她。言外之意,家人給她的只有打和罵,而不通人性的燈卻給了她溫暖,給了她理解,給了她安慰。真是悍夫惡婆不如一盞殘燈!通過上闋的描寫,我們對女詞人所處的環境、女詞人的心理狀態,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同情。
既然燈已無油,總是要滅的。終于只剩下漸漸不動的一點火星了,這使女詞人多么失望。她說:“星星,漸微不動,還望你淹煎、有個花生。”她多么希望燈光能再拖延一刻,能夠“啪”地再生一個燈花啊!因為舊時認為燈芯結花是一種喜訊的預報。這里我們可以想象詞人在全神貫注地望著“星星”的燈光而腦海中思緒翻滾、心中充滿希望的情狀。她并不完全安于命運的安排,她的心中還充滿著對生活的執著和希望,希望能隨著燈花的出現而生活有所轉機。可是這僅僅是希望而已,封建制度下廣大被壓迫婦女的命運總是悲慘的。不過,女詞人又想,即使這樣油干燈草盡的殘燈,它的命運,還是勝過“野塘風亂,搖曳漁燈”的。在狂風惡浪摧殘下的漁燈,不是更容易夭折嗎?其實,這還是詞人的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也正是這種自我安慰和解脫,支撐著她生活下去,執著地生活下去。最后,燈滅了。“秋蛾”之散,表示著燈的滅。這時,她從沉思中驚醒,回到了現實中:“人已病,病減何曾!”燈滅了,人也被折磨得病體難支,人的命運即將和燈的命運相似,病何曾有一點點的減輕呢?這時她朦朦朧朧地睡去,可連睡夢中她也不得安寧,剛睡去,便又驚醒。一定是殘酷的現實、痛苦的生活使她不能很好地入睡啊!這“睡去還驚”四個字,十分含蓄而又深刻地寫出了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它留給讀者深深的思索和無盡的回味。
“殘燈”本身并不是什么有重大意義的題材,可通過殘燈的命運,我們了解了被折磨殆盡的女詞人的命運,使我們對封建禮教、封建制度產生憎恨之情,這個意義就不能低估了。何況作者通過自己深刻的觀察、細膩的描摹,創造了一種凄涼欲絕的氣氛,在如此的氣氛之中,把燈的形象和人的形象融為一體,通過形象反映了自己的身世處境和思想感情,讓讀者一掬同情之淚。作者沒有直言控訴壓迫她的惡勢力,形象一旦描繪成功,控訴也就在其中了。這就是形象的魅力,也是這首詞的成功之處。
上一篇:《上山采蘼蕪·漢·古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君難托·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