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松戶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輔嗣外生還解易,惠連群從總能詩。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鶯啼日暮時。去路歸程仍待月,垂韁不控馬行遲。
格制平正,結(jié)復(fù)有情有態(tài),良佳。
【箋釋】
[從弟正字] 名不詳。正字,《唐六典》卷一〇“秘書省”:“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詳定典籍,正其文字。前代才學(xué)之士,多以他官兼其任者。齊秘書省有正書,蓋是正字之任,北齊秘書省始置正字四人,從第九品上,隋因之。皇朝為正第九品下。”“校書郎正字,掌讎校典籍,刊正文字,皆辨其紕繆,以正四庫之圖史焉。” 從兄兵曹,名不詳。后曹,《唐六典》卷二四“諸衛(wèi)”:“兵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
[輔嗣] 三國魏王弼,字輔嗣。《三國志·魏書·鐘會傳》附《王弼傳》:“弼好論儒道,辭才逸辯,注《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余卒。” 外生,忘我,置生命于度外。《莊子·大宗師》:“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成玄英疏:“隳體離形,坐忘我喪,運心既久,遺遣漸深也。”王弼尊《老子》,重自然之理,故曰“外生”。《三國志·魏書·鐘會傳》附《王弼傳》裴松之注引何劭《王弼傳》:“弼幼而察惠,年十余,好老氏,通辯能言。父業(yè),為尚書郎,時裴徽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見而異之,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圣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xùn),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無所不足。’……弼與鐘會善,會論議以校練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為圣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鐘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yīng)物。然則圣人之情,應(yīng)物而無累于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fù)應(yīng)物,失之多矣……弼注《老子》,為之指略,致有理統(tǒng)。著《道略論》,注《易》,往往有高麗言。”
[惠連] 南朝宋謝惠連,南朝文學(xué)家,陳郡夏陽人。惠連幼聰慧,族兄謝靈運深加愛賞。后詩文中常用為從弟或弟的美稱。《南史》卷一九《謝惠連傳》:“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 群從,眾兄弟,叔伯兄弟。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此處以謝惠連群從喻指自己的從兄弟,贊其文才出眾,皆能詩。
[垂韁不控] 即信馬由韁,隨意而行。
上一篇:《登楚州城望驛路十余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題前溪館》原文|箋釋|賞析